丙戌新春,友人送我一盆“蝴蝶蘭”。
手捧蘭花,置之案頭,看其蘭姿蕙質(zhì),翩然欲飛,賞心悅目:視其一枝一葉,幽香韻致,篷篳生輝。欣喜之余,禁不住發(fā)問:這“仙蝶”從何方飛來?
友人笑道,你平日里開口大英山,閉口人英山,居然不知大英山下有蝴蝶蘭。
是啊,每年迎春花市,大英山下春光明媚,春色滿園。除了奇花異卉、大小盆桔、各色盆景之外,還有近百個品種,上萬盆蘭花,數(shù)萬只“仙蝶”翩翩起舞,爭妍斗艷,令人如沐春風,如晤佳人。
是啊,椰城是花城,椰島是花島。椰城人愛花,有很多人摯愛蘭花,有的人家植蘭幾盆、幾十盆,上百盆、幾百盆,有的人家擁有上百個品種,其中不乏蘭中珍品,花中嬌子,價值連城。有的以種植海南蘭花為主,自號為“天涯蘭癡”……
海南是一個天然大溫室,天涯蘭花品種很多。據(jù)調(diào)查,海南蘭花多達72屬182種,其中,約五分之一為海南所特有。這些蘭花大多分布在五指山、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黎母山等林區(qū),幾乎每座名山都有數(shù)十種,單尖峰嶺就有80多個品種。
孔子曰:蘭當為王者香草。誠哉此言,海南不愧為“王者香草”故鄉(xiāng)矣!
1962年,朱德同志到海南考察,他陶醉于天涯蘭花色彩素雅,花容別致,對這些“王者香草”贊嘆不已。他尤其贊賞尖峰幽蘭,稱其香性清醇,香韻馥郁,香氣悠遠,香味雋永。朱德愛蘭,深諳蘭花品性,堪稱植蘭專家。時至今日,一些老人還記得朱老總視察大英山公園和指導植蘭的動人情景。
當年,公園工作人員在門口等候,大家都盼望一睹偉人風采,希望能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說一句話,問一聲好。
朱老總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視察公園,詢問建設情況,和工作人員親切握手,促膝交談。朱老總對海南蘭花了如指掌,提議引種栽培本地蘭花,還親自選定蘭圃場地,擬定種植計劃,講解植蘭技術。
天涯蘭花有幸,大英山有幸,因為有朱老總這位蘭花“知己”。
在朱老總的關心和各方的支持下,??谔m圃于次年秋天建成。接著,公園派員到五指山、尖峰嶺等地,采集海南蘭花近100種,2000多盆。從此,大英山群芳薈萃,天涯蘭街市飄香;從此,椰城市民有幸,??凇疤m癡”有緣,他們不須踏訪山林,便可“飽餐秀色,直面蘭姿”。1965年,朱老總夫人康克清女士來海口訪問,她特地到大英山看蘭花,還稱贊??谔m圃辦得不錯。
國人愛蘭,故有“芝蘭君子性,松柏古人心”之譽。世俗社會每每喜看牡丹芍藥、桃花李花、荷花菊花……而不大賞識蘭花!其中的一個原由,也因為“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蕓”。所以,一個蘭圃要辦得好,選址顯得非常重要。“幽蘭”需要幽靜的環(huán)境,如果不滿足這一起碼條件,則蘭花不但沒有幽香,而且很可能會因水土不服而枯萎。
??谔m圃辦得不錯,很重要的一點是所選“蘭圃場地”具備熱帶雨林的陰濕條件和幽靜環(huán)境。蘭圃位于公園西北隅,占地面積6畝。直到今日,探訪蘭圃的人仍能看到舊址那片蔭翳蔽日的叢林,看到叢林中長滿青苔的石頭,看到叢林下青石凳旁邊的青青翠竹,仍能感受到舊址的清幽和陰涼。所以,每到三伏天,那里便成了“蘭友”交流信息和避暑納涼市民的匯集之地。
經(jīng)熟人指點,我從公園小門進入,往左拐走幾十米,就到了蘭圃舊址。當年的花架還在,水池還在,偶爾還能看到寄生在熱帶榕上的搖曳多姿的野生蘭。在舊址小道徜徉,仰望參天巨榕,觀賞椰城草木,仿佛置身原始森林之中。雖然由于管理體制等特殊原因,蘭圃已移于別處,但探訪蘭圃舊址“城市雨林”中曾經(jīng)群芳薈萃的那方園地,使人不得不佩服當年朱老總選址時慧眼獨具和煞費苦心。
我曾幾次深入五指山、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黎母山林區(qū),尋訪天涯蘭花。在深山幽谷里、懸崖峭壁上,我曾與墨蘭、劍蘭、火焰蘭、象牙白、五唇蘭等熱帶蘭不期而遇。“幽會”之時,默然相視,悠然消魂,我雖不癡,卻也已醉。天涯蘭幽香清遠,花質(zhì)素潔,馥郁襲衣……真是仙凡兩境,愧煞我這不學無術的一介凡夫。
愧則愧矣,但仍然斗膽致意。在“俗子”眼里,墨蘭花瓣墨綠,劍蘭碧葉如劍,火焰蘭“花紅似火”,象牙白“花白如玉”……不管是哪一個品種,無不造型別致,充滿詩情畫意。
蘭花實在太美、太美。但我覺得,如果缺少雨林的陪襯,就不會有這芝蘭的雅韻。同樣道理,??谔m圃如果缺少了“城市雨林”的環(huán)境支撐,就不可能有蘭香陣陣,飄香至今。
入山之前,我曾遍查有關蘭花知識,那大多是文人的話,大多賦予蘭花高貴的精神品質(zhì)。古人尊蘭為“花小君子”,把它當作超凡脫俗、高雅純潔的象征。
《群芳清玩》載:“世稱三友:竹有節(jié)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惟蘭花獨并有之?!彼源笥^園中的女子,如香菱姑娘輩也會說“一箭一花為蘭,一箭數(shù)花為蕙。凡蕙有兩枝,上下結(jié)花者為兄弟蕙,有并頭結(jié)花者為夫妻蕙……”,而李時珍則旁征博引,條分縷析,不同于此說。
《本草綱目》云:蘭有數(shù)種。蘭草、澤蘭生水旁,山蘭,即蘭草之生于山中者。蘭花亦生山中,與山蘭迥別。蘭花生近處者,葉如麥門冬而春花:生福建者,葉如營茅而秋花。黃山谷所謂“一箭一花為蘭,一箭數(shù)花為蕙”者,蓋因不識蘭草蕙草,遂以蘭花強生分也……若夫蘭花,有葉無枝,可玩而不可紉佩藉浴、秉握膏焚,故朱子《離騷辯證》言:“古之香草,必花葉俱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佩。今之蘭蕙但花香而葉乃無氣,質(zhì)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古之蘭似澤蘭,而蕙即今之零陵香,今之似茅而花有兩種者,不知何時誤也?!?/p>
看來,李時珍真是蘭花的“知交”,而絕大多數(shù)的人不過是人云亦云,就如文學大家曹雪芹,也是借香菱的口復述黃山谷一知半解的“蘭說”。但李時珍時代畢竟信息閉塞,他個人也閱歷有限,所以他不了解天涯蘭花。若如李氏所言“蘭花生近處”,則海南僻處天涯海角,當非蘭花故鄉(xiāng)矣。
當然,時代進步,認識也不斷加深,對蘭花的了解也逐漸增加。但就天涯蘭花而言,朱老總的認識顯然要比李時珍更詳盡、更透徹。
我記得非常清楚,在尖峰雨林的老樹上,有‘束束風姿飄逸、神采俊秀的吊蘭,其“身在幽林亦自香”的詩人氣質(zhì)、君子風范,令人神魂飄蕩。
是啊,蘭花是美麗的象征:蘭花,與美好秉賦相近。于是,美人居室稱“蘭閨”,美人姿容稱“蘭姿”,懷孕夢蘭稱“蘭夢”、“蘭兆”:子孫發(fā)達、家運興隆稱“蘭桂騰芳”。
于是,我自然而然想到蘭花幽靜高雅的品性及其在傳統(tǒng)文化小為人們所頌揚的精神氣質(zhì),想到人們把思致之美稱“蘭思”,把華美的文辭稱“蘭章”,把披肝瀝膽諫言稱“蘭言”,把肝膽相照的知交稱“蘭交”,或謂“金蘭契”,等等。
由案頭的蝴蝶蘭,想到大英山的舊日蘭圃,想到天涯蘭花的優(yōu)雅氣質(zhì),想到與蘭花一樣行高于眾的文人達十,想到小同傳統(tǒng)文化中的芝蘭文化,想到送人鮮花,手留余香,想到置蘭于案頭,不啻等于靈魂深處綻放“心香一瓣”……
植蘭,愛蘭,是一種高雅的享受。
猶憶蘭圃,不忘哲人。
且喜今日,私宅植蘭,社區(qū)植蘭,“蘭蝶”紛飛,蘭香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