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四月物語》情節(jié)簡單:講述了一個少女的暗戀故事,筆者從敘事學的角度對影片進行了主題和講述方法上的解讀,探索愛情故事背后導演表現(xiàn)出的人文關(guān)懷以及其在消費社會中的特殊意義,同時,影片也是日本社會兩個典型象征物中“菊花”這一特質(zhì)的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 故事話語成長慰藉意象 商業(yè)菊花與刀
當巖井俊二接連完成了篇幅宏大的《燕尾蝶》和小說華萊士的人魚》之后,有些疲憊的他決定拍攝一部輕松的電影,于是便有了1998年的這部愛情小品《四月物語》。
如果說一部電影的時間只有67分鐘,我們能期望它給我們講出什么意味深長而且又不凌亂的故事嗎?《四月物語》給出的答案不僅是肯定的,而且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敘事方法上都讓人回味悠長。從電視短片起家、以拍MTV見長的巖井俊二通過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方式,又一次給我們展現(xiàn)了他那彌漫著愛與哀愁的青春情結(jié)。
一般的敘事理論認為,每一個敘事都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碰到了什么事;二是話語,即這個故事是怎樣被人講出來的?!北疚木驮噺倪@兩個方面對這部影片進行分析和解讀。
《四月物語》的敘事主人公和巖井的幾乎所有片子都保持了一致。無論是98年之前的《煙花》、《情書》、《夢旅人》、《燕尾蝶》,還是98年之后的《關(guān)于莉莉周的一切》、《花與愛麗斯》,他的攝影機記錄的對象總是偏愛那些等待成長的少年。而在“什么事”上,《四月物語》與巖井的另外三部影片可以并成一個系列:從《煙花》、《情書卜直到《花與愛麗斯》,巖井用他的鏡頭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暗戀的故事,而那些少年說不出來的愛之所以能夠觸動人們心底最柔軟的記憶,也許并不是因為它與愛情有關(guān),真正的關(guān)鍵在于它是孩子們成長的證明。
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四月物語》在“說什么故事”,我們經(jīng)由少女榆野卯月并不復雜的經(jīng)歷,看到的其實是生活中每個人成長必經(jīng)的主題:關(guān)于慰藉、關(guān)于希望、關(guān)于過往記憶在生活變遷中的意義。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人世間行走、奔跑甚至只是待在原地,其實都是需要有動力的、在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青春歲月,我們尤其需要一種對世界的渴望、對未來的好奇、對生活的熱情。然而遺憾的是,年少的歲月恰恰是最容易受傷的時光——那些傷害,可能來自種種尖銳的人或事,也可能只是來自自己心里面無邊的孤獨和迷茫。于是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一種慰藉,或者說成長本身就是不斷尋找慰藉的過程。少女卯月偶然間得知那個自己暗戀的師兄考上了東京的大學,于是成績并不理想的她只是為了追隨這個心中的秘密,創(chuàng)造了“愛的奇跡”,竟然出乎意料地考上了東京的著名學府第一次獨自離家、內(nèi)秀靦腆的她一邊在異鄉(xiāng)嘗試著融入新的環(huán)境,努力爭取鄰居和同學的好感,一邊懷揣著與男孩相遇的希望寂寞地在這個城市里游蕩;在那個大雨滂沱的日子,男孩竟然認出了她這個曾經(jīng)的師妹,少女的世界被點亮……青春的歲月,誰沒有過這樣漫無目的卻心有牽掛的日子?誰不曾試圖尋找能將自己生活點亮的慰藉?看著少女卯月堅守和尋找的過程,也許每個人都會輕輕地問上自己一句:我的慰藉在哪里?
這一暗戀主題甚至不僅局限于個體的情感意義,而且似乎也具有某種社會學:意義: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遠離故土在外漂泊的時候,一方面要帶著過去深深的烙?。涣硪环矫嬉鎸σ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世界、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卯月一方面竭盡自己的全力去打動滿心戒備的鄰居、爭取新同學的好感,讓自己面對和融入新的生活;另一方面,當她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就會把心底的那個秘密小心翼翼地拿出來品嘗和回味。在新的環(huán)境中,在不斷的成長和改變中,他是她證明自己過去身份、抓住自己過去生活影子的一個線索,對他的牽掛會讓她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不可避免的成長和改變中找到自己的來路:當許多人在異鄉(xiāng)的生活中逐漸遺忘甚至迷失自我的時候,少女卯月卻因為有了這份牽掛,可以不再害怕未知歲月中由于改變而帶來的困惑和迷惘,因為只要她記得哪個新舊交替的四月,她就不會忘了自己究竟是誰、究竟發(fā)生過什么,也終會憑著這份記憶去獲得新的成長和改變。那不曾說出口的愛,讓少女更加清晰地認識了自己,也因而成為個人成長的見證。
在“說什么”上,巖井一如既往地通過這個青春暗戀故事去為生活中的一切遭遇尋找人物性格的線索、激情的根由。至于在故事的講述方法,即“怎么說”上,《四月物語》既與巖井的其他影片一脈相承,又有不同于其他影片的特別之處。
值得玩味的意象和細節(jié)一直是巖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端脑挛镎Z》中,當卯月騎著那輛自行車或悠閑或忙碌地奔走在這個陌生城市的路上,你會在一剎那尖驚覺,原來巖井影片中的主人公,那些成長中的少年,很多都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比如《情書》中的藤井樹,比如《關(guān)于莉莉周的一切里面的那群男孩子、在寂寞迷茫而又充滿渴望、期待探索青春真相的日子里,自行車是這些孩子的忠實伙伴,也是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和外在物化。他們始終在行走、在尋覓。這樣的象征意味,在陪伴少女卯月的那輛自行車身上,顯現(xiàn)得尤為突出、影片中大部分的鏡頭都是對準卯月那孤獨的身影,而當她騎車穿梭在東京的街道,少女平靜的生活表象與其內(nèi)心的熱烈、動蕩和尋找的渴望形成一種潛在的對比關(guān)系,以微妙的手法給人廣闊的想象和解讀空間。特別是那樣一個情節(jié):卯月安靜地在草坪旁的長凳上翻著從男孩兼職的書店買來的書,鏡頭里的那對戀人顯得那么扎眼,過了一會兒卯月終于站起身來推著那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離開,開始了新的奔走。
還有影片最后那把鮮紅色的雨傘,殘損不全,然而那么明艷。卯月?lián)沃@把雨傘,在灰暗的雨天里變得光彩照人。也許這種不能表達的青澀戀情注定像這把傘,是一個不完滿的遺憾,但是它的意義在這一刻張顯得淋漓盡致——它點亮了迷茫歲月里的一片天空,更讓我們清晰直接地看到了卯月那一刻充滿欣喜、慰藉和希望的斑斕的內(nèi)心世界。
巖井的鏡頭語言還注重在細微處刻畫和表現(xiàn)人物,比如那次男孩整理書柜時不經(jīng)意地和卯月打招呼,少女的表情很平靜,然而輕微搖晃的鏡頭將卯月內(nèi)心的風生水起透露無余。
與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巖井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只是寫出了簡略的故事大綱,電影中的很多場景和對話都是在現(xiàn)場即興創(chuàng)作的。沒有過多復雜情節(jié)的《四月物語》頭緒分明,是一部相當輕松而又回味無窮的小品式的影片——對于一部只有67分鐘的影片來說,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它在美麗的青春戀情之下,展示出來的是對人的關(guān)懷。
當商業(yè)化、“后現(xiàn)代”的大潮在全球范圍內(nèi)洶涌澎湃,愛情題材越來越面臨著供人消費、供人娛樂的命運。我們看到了太多無深度、無景深的情節(jié),經(jīng)歷了太多令人興奮卻又暈眩的視聽時空。而《四月物語》雖然輕松雖然唯美,卻不回避人要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影片沒有戲劇性的結(jié)局,沒有預先設定好的人物命運的走向,最后給出的是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尾,少女卯月和男孩之間的故事就此打住或者繼續(xù)發(fā)生都是可能性中的一種,因為《四月物語》所要展現(xiàn)的不是封閉式的愛情戲劇——它所關(guān)注和探討的,不是一般商業(yè)化、模式化愛情電影中強加給個人而處于個人命運之外的戲劇性情節(jié),而是每個普通人都會遭遇的內(nèi)心沖突,是內(nèi)在與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生境遇之中的問題。
《四月物語》不像一般商業(yè)電影那樣盡情地釋放觀眾的潛在視覺與心理欲望,巖井俊二用他細膩的手法和詩化的風格為我們證明了電影藝術(shù)的超越性和人文關(guān)懷在當今消費社會的存在。美國學者羅斯·本尼迪克特曾用“菊花與刀”這兩種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來揭示日本文化和人性中的雙重性。如果說在日本人的世界中,菊與刀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構(gòu)成了奇特的“互補”,那么這樣的“互補”在巖井的電影中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相對于《夢旅人》、《燕尾蝶》、《關(guān)于莉莉周的一切》這幾部展現(xiàn)“殘酷青春”的作品而言,《四月物語》就像那柄鋒利刀柄上盛開的一朵純美的菊,它綻放出的幽香仿佛在告訴人們:愛,其實可以是我們迷茫青春中的慰藉與希望,它的引領(lǐng)是我們成長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