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促銷海報的6大絕技
海報貼了又被撕,怎么辦?周導先生近日撰文分享了一些能明顯提高效率的海報張貼方法:
1.成熟市場求密度.欠成熟市場求效果。成熟市場終端網點開發(fā)密集,區(qū)域內市場發(fā)展比較均衡和成熟,這類市場只求張貼密度分市均衡臺理。欠成熟市場的終端網點開發(fā)不均衡,張貼海報則應選擇網點密集、消費基礎好的區(qū)域實施局部轟炸戰(zhàn)術。
2.就左不就右,重點不回避。人們的閱讀瀏覽習慣是從左至右,左眼關注力比右眼高,張貼在左邊是首選:絕大多數(shù)人習慣右手向先,右邊的海報也更容易被撕毀或破壞。
3.不少促銷推廣專員以飛快的速度完成張貼之后,一走了之。為什么不順便與終端商老板甚至現(xiàn)場的消贊者進行促銷信息的傳達與溝通呢?畢竟“張嘴”能讓海報“活”起來。
4.不但“張貼”,還要“補貼”。市場推廣人員在與售點溝通之后,把握竟品補貼的時間和規(guī)律,制定跟隨策略,進行補貼。
5.如果你在人力、成本等方面都沒有把握占據(jù)上風,惹不起就別惹,不要輕易覆蓋或撕毀那些運作頂級規(guī)范、拜訪頻率超勤的企業(yè)的誨報,以避免其針鋒相對的還擊——這時可以盡量將本品的促銷海報與行業(yè)領袖的誨報貼身張貼,爭取捆綁傳播的效應。
6.裁剪刀,直尺、貼膠、涂改液等必備器具要全部帶齊,提高張貼效率,另外還要隨身帶一塊抹布、在張貼的同時給自己貨架上的產品“洗一次臉”、理一次貨。平時你幫助店老板理貨,店老板會比較反感,因為理貨勢必改變其產品的陳列位置,而若先用抹布擦拭本品來轉移店老板的注意力,再順勢將本品擠到一個相對優(yōu)越的位置,就相對容易了。
新品如何在大賣場做好陳列
哪些陳列方法能夠對新晶的銷量增長起到關鍵作用呢?黃靜女士最近就此撰文進行了提煉。
一、正常陳列
1.新品的陳列盡量靠近顧客常走的路線,放置于水平視線位置,緊靠分類里的領導品牌及已有的同類商品做水平或垂直陳列,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陳列面。
2。在標識上要充分利用貨架卡、掛旗、橫幅、海報等輔助工具,還應有“新品”標示卡,吸引注意力,提高沖動購買的機會。
3.同品牌中最暢銷商品應放置新品的正上方,維持貨架及貨物整潔。
二、特殊陳列
主要包括地堆陳列和端頭陳列、展示架(柜)陳列、連帶陳列等,是對正常陳列的補充,能使新品更快地吸引更多顧客。
1.新品在地堆陳列位置要位于客流量最大的路線,除非面積足夠大,否則只應陳列系列新品中的拳頭商品,同時在地堆的四周布置新品宣傳畫,
2.堆箱要注意墊底的穩(wěn)固性,可以使用交叉堆沽,或使用墊箱陳列板,除承重底箱外,均應割箱陳列:
3.地堆應有特色,最好采用形象堆碼,這樣更有助于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和興趣。如將兒童用品或兒童食物的地堆做成卡通形狀等。
4.端頭陳列有陰陽兩面之分,新品應選擇靠近于主通道的一側(陽面).一個端頭陳列的品項最多不可超過兩支且分別做豎式陳列,否則就會顯得過于擁擠,難以突出重點。
5.展示柜用來展示新品最好不過了,因此陳列應極盡美觀,同時簡單描述新品的功能,關鍵之處是告訴顧客新品與以往商品的不同之處及賣點,最適用于家電等高單價產品。
三、促銷陳列
和其它商品的促銷陳列一樣,新品也需要占據(jù)最有利的地形——賣場人流量最多的中央走道、主動線貨架的端頭、上下樓梯處,墻壁貨架的轉角處,收銀臺旁等,并盡量避免倉庫出入口、黑暗的角落、店門口兩側的死角、氣味強烈的商品旁等不利位置。
成功回款常備技巧
伯建新先生近日提煉總結了追款的典型做法:
1.情感和服務感化:運用與客戶良好的客情關系或私交,大倒苦水,博得同情。如果力度還不夠,則可以先下市場象征性地幫他收幾筆下線客戶的欠款,幫助其分析、制定促銷方案等,以自己的誠心和服務打動客戶。
2.對暢銷產品限量發(fā)貨:用這招迫使客戶回款時,要避免關系緊張,可以一邊限量發(fā)貨,一邊對客戶下游的零售店采取獎勵辦法,提升該產品的銷量,這樣終端總是要貨而客戶的庫房總供不上,回救問題就容易解決了.而限量發(fā)貨被客戶質問時,業(yè)務可以說,“公司也扣發(fā)了我的工資,日子都不好過?!?/p>
3.雙簧表演法:同事唱白臉,對客戶發(fā)難,指出客戶如不回款就重新增加或調整客戶(前期先放出一些負面的小道消息,或制造另選客戶的假象,效果則更逼真),而你扮演紅臉,站在客戶的立場上與同事爭得面紅耳亦,客戶通常會勸和,其態(tài)度也會變得更加積極。
4.死纏硬磨法: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專門盯人,看客戶每天收多少錢,讓其沒有撒謊的理由,直到乖乖就范。
5.挑毛撿刺法:專挑客戶工作中的不足,并將之放大,制造緊張氣氛,“正是這種不足造成任務無法完成,如果再加上不回款的問題,會有很重的處罰……”,客戶不可能盡善盡美,既然被抓住了小辮子,也只能答應回款。
6.明細算賬法:認為產品利潤小或淡季不愿意進貨的客戶,業(yè)務人員可以對比競品,找出自己產品的優(yōu)勢,比如算出:資金利用率,資金占用量、每年給客戶帶來的各種利益……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來說服客戶回款。
編輯:范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