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早期,在我們的部落語言里,只有五個發(fā)音:嗎、啪、吧、塔、噠。人們用這五個音描述世間的事物,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
最常食用的野果,叫“嗎吧噠”,最常捕獲到的獵物兔子,叫“塔吧嗎吧噠”,意思是“獸類中的嗎吧噠”、“肉食中的嗎吧噠”。
也有個人,叫它“噠噠嗎吧噠”,“噠噠”就是野獸們奔跑時的聲音,“噠噠嗎吧噠”,意思是“會奔跑的嗎吧噠”。
因為那個人如此特殊,部落里的人后來都叫他“噠噠嗎吧噠”了。
在那個年代,新事物每天都可能出現(xiàn):新的氣候、新的植物和動物、新的色彩、新地貌……
外出的人們將他們新發(fā)現(xiàn)的物品帶回來,呈奉給酋長,或者向酋長描述新物品的特性,或者將忽然出現(xiàn)在內(nèi)心那難以言喻的復(fù)雜情緒表達給酋長,讓這位部落里最權(quán)威、最年長、最見多識廣的人為它們命名。
新事物如此之多,每當(dāng)酋長說:嗎噠,吧噠塔嗎噠吧吧啪噠塔吧(好吧,就叫它“嗎噠吧吧啪噠塔”吧),部落里那些記憶力好的年輕人就會說:噠噠塔吧啪嗎塔吧嗎嗎塔吧嗎嗎(這名字已經(jīng)用過了!用過了)!
為了給事物命名,每天疲倦不堪的酋長只好委托噠噠嗎吧噠為“名稱記錄者”,使用五個不同的標(biāo)記,在巖洞壁上幫他記錄下這些名稱,以免重復(fù)。
漸漸地,噠噠嗎吧噠開始依照自己的感受暗中修改那些命名,反正酋長也記不住,并且,越到后期,新事物的名字就越長,就連那些年輕人也記不住了。
人們談話的時候時常要停下來,詢問噠噠嗎吧噠:吧噠塔塔啪啪嗎(那個東西叫什么)?這句話被問了太多遍,最后人們把它簡化成“吧噠”。
人們帶著詢問的眼神,轉(zhuǎn)向噠噠嗎吧噠,說道:吧噠?這兩個發(fā)音正好和“噠噠嗎吧噠”的最后兩個發(fā)音一樣,所以,到后來,人們又都叫他“吧噠”了。
在只有五個發(fā)音可以用來交談的時代,那些健談的人一天到晚說個不停,卻只能說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交流成為耳聰目明、口齒清晰的年輕人才有精力做的事。
老人們雖然也很想表達,但他們分辨不清那些日漸增多的新事物的名字,總是翻來覆去說著同樣的話:“啪吧嗎塔塔吧吧噠噠?!边@句至今流傳的只有五種發(fā)音的部落諺語,意思就是“老人說話多重復(fù)”。
(李貞摘自2006年4月22日道里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