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溫/文惠子/編譯
我的父親曾告訴我:“簡,我想你至少要掌握5種語言,因為我知道的頂級律師們都至少會說5國語言?!碑敃r,我大約17歲,父親給我這一建議的時候,我覺得父親太夸張了,所以我并沒有接受他的建議。我對他說:“爸爸,我所知道的人沒有一個可以說那么多種語言的,因為那是不可能的?!钡?,現(xiàn)在我會告訴父親:“爸爸,你是對的,我錯了?!?/p>
目前,我是法律系一年級學生,現(xiàn)在正處于下半學期,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因為我們需要申請暑期實習崗位。我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國際法律師,所以我很希望能夠申請到聯(lián)合國國際法庭這一組織實習。但是他們的申請表格上嚴格地標出必須至少掌握兩種官方語言,其中包括漢語普通話,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能夠流利地講除英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你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實習機會。所以,我來到了中國學習漢語普通話。
最近我在申請波士頓一個組織的實習機會,這是一家同發(fā)展中國家合作立法的組織。那位面試我的女士很坦誠地告訴我,她對我的簡歷印象深刻,尤其是看到我能夠流利地講漢語。在進行完電話面試之后,我立刻被錄用了。另外,我還申請了一家駐北京的德國政府機構,盡管我錯過了他們的最后面試時間,他們還是熱情地向我提供了明年暑期實習的機會。我不認為我的簡歷上有什么很特殊的地方,真正吸引他們眼球的是我曾在德國慕尼黑學習并生活過一段時間,以及我現(xiàn)在在清華大學學中文的經(jīng)歷,這讓他們感覺到我有能力勝任這一職位。
即使是去應聘一些公司的普通法律職位,雇主也逐漸地要求應聘者會說多種不同的語言。因為經(jīng)濟全球化的步伐已經(jīng)加快,如果一位律師或者商業(yè)人士會多種語言,這無疑會增加其自身的價值。因為在美國長大,我從未意識到語言是如此的重要。我以前一直認為我的父母那樣地強調(diào)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只不過是夸大其詞。當然,在高中的時候,我們也曾被要求學習一門外語,但是我的許多同學都是選修美國手語和西班牙語,因為這兩種語言要求最低,所以我們高中畢業(yè)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說英語以外的第二種語言。作為美國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英語是一種全球性的語言,所以沒有必要學習其他的語種,但是現(xiàn)在看來多掌握一種語言是多么重要。
長大以后,我到了紐約讀書,然后到德國,再到中國,身邊的朋友也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至少會兩國語言:唐,他的專業(yè)是國際關系,能說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杰克,他希望成為一名專職醫(yī)藥業(yè)的律師,他會說法語、英語和廣東話;彼特想成為一名專職公司法的律師, 他會說希臘語和英語;約克,他會說德語、英語、荷蘭語、拉丁語和意大利語。
我現(xiàn)在意識到,學習5種語言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父親的觀點是正確的。盡管我會說英語、德語和漢語,還有一點點的法語,能保證到法國旅游不迷路。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打算明年繼續(xù)提高我的德語技能,并且再學一門外語,也許是法語、日語或者韓語。如果能達到我父親所說的那樣,掌握三四種歐洲語言外加兩三種亞洲語言當然是最好的。盡管我知道學習語言應該從小學起,但是我依然相信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于是我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學習5到6種語言。因為此刻我才真正認識到語言是如此地重要,它是許多機會的敲門磚。
[編譯自《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