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的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民眾中間多有“擇吉”之俗。顧名思義,擇吉之“擇”有選擇、判斷之義,“吉”則是指吉年、吉月、吉日、吉時。用大白話來說,就叫干什么事都最好“挑個好日子”。
黃道吉日與黑道兇日
“黃道吉日”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詞,但究竟什么日子才稱得上“黃道吉日”呢?在民俗文化中,人們生存的每時每刻都有星神司值,如逢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等民眾信仰的吉辰值日則為“吉時”,稱“黃道吉日”。此時,諸事皆宜,婚喪慶典更是要挑個“黃道吉日”。
與“黃道吉日”相對的則是“黑道兇日”,即逢天罡、地煞、天牢等兇辰當值的日子。在“黑道兇日”,只能干拆屋毀墻之類的事。判斷“吉日”、“兇日”的基本手段是將記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二十四節(jié)氣與五行相聯(lián)系,按相生相克之說,把一年總天數(shù)分為吉兇兩類,凡婚娶、喪葬、造屋、遠行、耕種、漁獵、就學、拜師、出行等無不翻“黃歷”或請術士擇宜,逢吉方行,遇兇則止。
“毒月”和“缺日”
時間本是客觀存在,當附以人的觀念時也便具有了特定的文化意味。如舊時漢族民間稱夏歷五月為惡月,也稱“毒月”,俗謂該月毒蟲滋生,瘟疫流行,易得病災,故名。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床薦席,及忌蓋屋?!?/p>
在我國廣大的藏民族聚居地有“缺日”之俗。缺日又稱為“兇日”,即藏族歷書中刪去之日,藏族人以為日分吉兇,一般認為每月的一、三、十五等日為不祥之日,而在歷書中將這幾日作為兇日刪去,故稱之為“缺日”,屆時不嫁娶,不外出朝山拜神,或做其他的事情。
擇吉之俗由來已久
擇吉之俗由來已久。據(jù)《周禮》介紹,僅周時就設分工詳細的卜官,以司占天、占星、卜日(或占日)、占月、占年、卜歲、卜世、卜年、卜戰(zhàn)、卜居、卜食、占候等事。占卜用龜殼和蓍草。隨著戰(zhàn)國時期五行說的興起,五行斷日逐漸取代了龜蓍占卜成為人們擇吉的主要手段。五行說認為,自然界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種物質(zhì)組成,五種物質(zhì)相生相克,組成了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五行相生則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將其與以干支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的傳統(tǒng)歷法相聯(lián)系,以占年、日之吉兇,因而也就產(chǎn)生了特定的吉兇日期。
《史記》曾記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漢孝武帝時,問某日是否適合娶親,結果“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兇,歷家曰小兇,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眾說紛紜,不能決定,最后規(guī)定“以五行為主”。自漢時,五行占卜便成了選擇吉日的主要手段,其后則又雜采諸家,逐漸演繹成一整套龐雜繁復的擇吉體系。古時術士多備有一部《增補諸家選擇萬全玉匣記》,這部書也是中國古代擇吉的“經(jīng)典”之作。
求證吉兇的方式
民眾擇吉或取諸歷書,或取諸術士。歷書又稱“黃歷”或“皇歷”,是按一定歷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關資料的書。在中國古代,多由欽天監(jiān)頒印。其內(nèi)容除了有關夏歷的月、日、時節(jié)外,還有建屋、遷居,婚喪等有關擇吉的迷信內(nèi)容。
術士多用六壬、文王課、骨卜、奇門遁甲、求簽、卦卜、金錢課、測字、圓夢、揣骨、扶乩等五花八門的占卜手段判斷吉兇日。此外,民眾還通過預兆的方式來判斷其后的吉兇,這其中有天體兆、動物兆、人體兆等,如逢喜鵲登門則為吉兆,烏鴉臨宅則為兇兆。
結婚吉日的選定
在擇吉事項上,幾乎涉及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tǒng)黃歷中就有祭祀、安葬、嫁娶、求嗣、上梁、掛匾等事項。在這些擇吉事項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是對結婚日期的選擇。
結婚是家族和人生的大事,選擇哪一年份,民間講究頗多。漢族多忌無春之年嫁娶。無春之年,即當年無立春日,這一年稱為“寡年”,俗稱“寡婦年”?!肮涯辍钡摹肮选弊质墙Y婚時日的大忌,會令人想到“寡婦”、“鰥寡孤獨”等詞語,與嫁娶的理想背道而馳,所以婚嫁便忌諱安排在這一年內(nèi),而要提前一年或者推后一年。在一年內(nèi),如果有兩個立春日,各地情形又有不同。一些地區(qū)認為這年結婚好,取“雙春雙喜”的意思,因而出現(xiàn)婚嫁高潮,一些地區(qū)則相反。年份確定以后,還有月份。有些月份宜嫁娶,另一些月份則禁忌嫁娶。
除了這些固定的認知外,后世民間又有將婚嫁之宜娶月份與屬相聯(lián)系在一起的信仰習俗。在山西定襄縣一帶,人們認為雞兔屬相宜正月、七月嫁娶,馬鼠屬相宜六月、臘月嫁娶等等。再如,舊時漢族地區(qū)民眾往往認為臘月(有說是臘月二十三日以后)乃至新年前后是神祗上天的時間,民間百無禁忌,這時嫁娶最合時宜,每天都是吉日。其實,如果從社會生產(chǎn)方面看,新年前后的一個時段內(nèi)正是農(nóng)閑時期,這對于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的中國社會來說,選擇此時婚娶應該是最合理的。
嫁娶的月份選定之后,還有需要避開的忌日。漢族和許多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忌單日嫁娶、結婚的習俗。俗話說“好事成雙”,婚姻為男女雙方之喜事,若在單日,意味不吉,故多擇取雙日。漢族某些地區(qū)尤忌七月七日嫁娶。此俗與織女牛郎的傳說有關,反映出人們祝福青年男女婚后永不分離、幸福美滿的良好愿望。白族選擇婚日,忌用男女任何一方的出生年月的屬命,如男女一方屬馬或?qū)偈?,則屬馬或?qū)偈笕詹荒芙Y婚。黎族人婚嫁擇日避忌虎、猴、牛日。
現(xiàn)代“擇吉”觀念
雖然擇吉之俗幾千年來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但并不能因此忽略它的迷信色彩。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能夠證明星辰是客觀存在的自然天體,并非由“星神”主宰,更不能予人禍福,所謂“黃道吉日”和“黑道兇日”完全沒有科學依據(jù)。年、月、日、時,都是客觀存在的時間,并不能決定人的行動的吉兇,更不能決定人的命運的好壞。
擇吉習俗存在的基礎是民間信仰,反映了人們求吉避兇的美好愿望。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傳統(tǒng)的擇吉觀念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代之而起的則是更為科學、經(jīng)濟、務實的擇吉觀念。如現(xiàn)代的嫁娶,農(nóng)村往往農(nóng)忙時少,農(nóng)閑時多:城市里則大都選擇在“五一”、“十一”和春節(jié)前后等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里舉行,且多以公歷紀年計算時日,而傳統(tǒng)的擇吉觀念因其迷信、虛妄大都失去了約束力。
[責任編輯]姜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