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皇帝,卻把兩代帝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她是個女人,卻讓鳳高高地飛翔于龍之上;她的陵墓是清東陵中最精美的。然而,令她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種精美陵墓被盜,令她死后靈魂不得安寧。她就是統(tǒng)治中國近60年,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陪葬品價值白銀億兩
慈禧是歷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死后其棺內(nèi)陪葬的珍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
李蓮英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太監(jiān),慈禧死后往棺內(nèi)葬寶時,他也是參與者之一。李蓮英和侄子合寫的《愛月軒筆記》中,詳細記載了慈禧隨葬品的種類、數(shù)量、位置以及價值等。
在慈禧棺內(nèi),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鑲有大小珍珠12604粒、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鋪著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絲褥上鋪珍珠2400粒。
蓋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條織金陀羅尼經(jīng)被,被子用明黃緞捻金織成,織有陀羅尼經(jīng)文2.5萬字。經(jīng)被上還綴有820粒珍珠,盜墓者拆走珍珠后,就將這條價值連城的經(jīng)被棄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宮時才被發(fā)現(xiàn)。經(jīng)被之上還覆有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被子,也是無價之寶。
入殮時的慈禧頭戴鑲嵌珍珠寶石的鳳冠,冠上一顆珍珠重4兩,當時值白銀1000多萬兩,鳳冠價值則可想而知;口內(nèi)含夜明珠一粒,據(jù)傳夜間百步之內(nèi)可照見頭發(fā);脖頸上有朝珠3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為紅寶石的;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zhí)一枝玉蓮花。
在其身旁,還陪葬著金、玉佛像,以及各種寶玉石、珊瑚等。據(jù)說,當寶物殮葬完畢后,送葬的人發(fā)現(xiàn)棺內(nèi)還有孔隙,就又倒進了4升珍珠和2200塊紅、藍、祖母綠寶石。光這些“填空”的珠寶,價值達223萬兩白銀。
挖開乾隆慈禧陵
1928年,駐在河北遵化清東陵附近的國民革命軍第12軍軍長孫殿英打上了東陵的主意,并派師長潭溫江去查明情況。
通過一名曾侍奉過慈禧的太監(jiān)之口,潭溫江得知定東陵的慈禧墓中隨葬有大量稀世珍寶,并從這名太監(jiān)手上抄錄了《愛月軒筆記·慈禧葬寶圖記》和《孝欽后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等。
在摸清情況后,潭溫江向?qū)O殿英提出了盜掘慈禧陵的建議。
1928年7月1日,孫殿英命令潭溫江嚴守東陵的所有要道,謹防他人入內(nèi)。在把兩個旅的兵力開進東陵四周后,他就開始探查地宮的入口,經(jīng)過一番周折,盜墓的士兵找到了慈禧地宮的入口。從明樓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是一道澆鑄了鋼筋的墻壁,地宮入口就在這道“金剛墻”下。
從7月4日至7月10日,炮聲不斷從東陵傳出,兩座陵墓被炸開。
進入慈禧地宮中的盜墓士兵沒有想到,走進主墓室,見到了棺槨與陪葬珍寶。慈禧的主墓室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正中是一座漢白玉石臺,也就是“寶床”。在石臺上面,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宮。兩側(cè)的兩座石墩上,則放著記錄慈禧謚號的香寶、香冊。
棺蓋揭開慈禧太后面貌如生
盜墓者是怎樣打開慈禧棺槨的呢?這曾經(jīng)是一個謎。直到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載堂雜憶》的書披露了一名曾參與盜陵的連長的回憶,這個謎才被解開。
據(jù)這名連長敘述,為撬開慈禧的內(nèi)棺,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竟被匪兵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們把砍碎的木頭搬開后,就現(xiàn)出了一具紅漆內(nèi)棺。由于怕刀斧損傷棺內(nèi)的寶物,當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nèi)棺。
“當時,將棺蓋揭開,只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zhí)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珠寶堆積棺中無法計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于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將貼身珠寶搜索一空?!?/p>
被盜珍寶下落不明
據(jù)說,慈禧棺內(nèi)最珍貴的陪葬品要屬用白玉雕成、號稱可以“煙云流動”的九玲瓏寶塔了。傳說慈禧棺內(nèi)還有4個翡翠西瓜,兩個白皮黃籽粉瓤,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價值600萬兩白銀。
據(jù)悉,慈禧陵中被盜的珍寶或被孫殿英等人用來行賄,或被變賣,或遭毀壞,甚至被走私到國外,絕大多數(shù)至今下落不明。
據(jù)傳,為了逃脫罪責,孫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
而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鎮(zhèn)館之寶,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
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被盜珍寶到底去了哪里,誰也說不清了。
相關(guān)鏈接
慈禧的陵寢建筑堪稱金木石三絕
慈禧的陵寢是清東陵建筑群中最精美的一座,可稱得上是金、木、石三絕。
“金絕”:據(jù)《清史》記載,僅三大殿所用的葉子金就達4592兩以上,殿內(nèi)外彩繪2400多條金龍,64根柱上都纏繞著半立體銅鎏金盤龍,墻壁上的五蝠捧壽、萬字不到頭圖案等也全都篩掃黃金。這貨真價實的金碧輝煌雖經(jīng)盜墓者洗劫,但如今依然可見“金絕”的豪華殘跡與碎片。
“木絕”:是說三大殿的梁、枋都是用木中上品——黃花梨木制成。這種木質(zhì)堅硬、紋理細密的木材現(xiàn)在已瀕臨絕種,其價值稱得上是寸木寸金。而慈禧的棺槨就是用名貴的金絲楠木制成。
“石絕”:是指慈禧陵寢的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漢白玉,石雕圖案更是絕中之絕。隆恩殿的漢白玉石欄板上,都用浮雕技法刻成前飛“鳳”、后追“龍”圖案。76根望柱柱頭全部雕刻著翔鳳,鳳的下面是雕在柱身里、外側(cè)的兩條龍,形成獨一無二的“一鳳壓兩龍”造型,寓意著慈禧生前的無上權(quán)力。而殿前的鳳龍丹陛石雕刻更是石雕中的珍品。
裕陵劫后的白骨重葬一棺
在慈禧的定東陵被盜時,乾隆的裕陵也被孫殿英手下的一個營長韓某炸開。
令盜墓賊們沒想到的是,乾隆的地宮通道中積水竟有四五尺深,而通道又很陡滑,瘋狂涌入地道口的士兵毫無準備,不少人滑倒在積水中,驚悸窒息而亡。
與被盜的慈禧陵相比,裕陵中的乾隆與5位后妃的遭遇更加悲慘。兩陵被盜后,清室負責善后的人進入裕陵地宮后,發(fā)現(xiàn)白骨凌亂地扔在各處,除嘉慶帝生母孝儀皇后尸身完整外,其他的已經(jīng)分不清哪個是皇帝的,哪個是后妃的,只好把骸骨殮葬在一具棺木內(nèi)。
在將兩陵內(nèi)的骸骨重新收殮后,裕陵、定東陵被封閉,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清東陵管理處為清理地宮,才重新打開兩座陵墓。
乾隆皇帝的裕陵被譽為地下佛堂
裕陵在乾隆帝在世時就已建成,雖然陪葬品已被孫殿英洗劫一空,但地宮中那些搬不走的石雕仍令人嘆為觀止。
裕陵被譽為“地下佛堂”和“石雕藝術(shù)寶庫”。在地宮的墻壁、天花板上,到處雕琢著佛像、經(jīng)文,佛像款式、造型各不相同,件件雕刻得栩栩如生。
在安放乾隆與兩位皇后的棺木的“金券”券頂,還刻有3朵佛花,花心由梵文、佛像組成,金券周圍也刻滿了密密麻麻的經(jīng)文,約有3萬字。
(摘自《經(jīng)濟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