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04年1月1日的報紙,對于博龍,一些媒體是這樣描述他的:“記者從空中客車公司獲悉,博龍先生自今年1月1日起擔任空中客車中國公司總裁,全面負責空中客車公司在華的業(yè)務拓展、飛機銷售、客戶服務以及工業(yè)合作等。”
“我在北京的生活非常舒適。這里的生活與美國達拉斯或西班牙馬德里的郊外生活沒有什么區(qū)別。我的住所是坐落在一個公園里的四合院。每天早晨可以聽到鳥鳴聲,業(yè)余生活非常安靜、非常放松。我25歲的小女兒最近來北京看望我,我們一起爬了長城,同時還一同去了香港,她在中國徹底做了一次游客。來北京工作以后,我最大的遺憾是在北京呆的時間太少,由于工作原因,我不停地出差,非常繁忙,去上海、南京、廣州,或回空中客車公司總部法國圖盧茲。在北京我有很多事情可做,我女兒來的時候我們每天去五六個地方參觀,而北京還有數以百計的有趣地方等待我們去探索?!?br/> 談起在北京的生活,博龍顯得十分著迷。
柳蔭湖畔,細柳婆娑,荷風拂面,綠影深處,但見一檐院落。可坐聞鳥鳴、臥聽風雨,可簇芳凝思、濯溪垂釣。
博龍就住在這樣一個四合院里。洋裝、洋話、洋人,卻渾身編織著一種中國情結。
在外國人堆兒里,他只能算是個中等個兒,1.82米,這個高度無疑增加了他與中國人的親和力。在與政府官員、中國企業(yè)高管的合影中,他并不顯得特別“冒尖”,由此而洋溢著一種和諧的氣氛。
這位55歲的“老外”說,“很多西方人都習慣住在西式的房子里,我個人則喜歡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
也許一個人個性鮮明,才會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許一個人只有在和我們產生關系的時候,才會變得真實起來。
當博龍在北美上班的時候,他告訴別人,他喜歡那個城市,喜歡那里的人們?,F(xiàn)在,面對中國記者的追問,他仍然回答,我喜歡北京,喜歡北京人。
記者對這個“萬金油”似的回答顯然不夠滿意,博龍依然很耐心,“因為我會‘欣賞不同’”。每個地方都有美好的東西,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美好的東西,這樣會保持一個好心情,什么能比好心情更重要呢?
兩年前,當他跟妻子說,我就要去中國工作了,妻子表現(xiàn)得相當興奮,84歲的老母親激動地說“go for it”。她曾經兩次路過北京,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
“我會去紅橋市場買些珍珠回去送給媽媽。但那里的魚腥味可真夠難聞的?!彼B皮地皺了皺眉頭。
當被問及什么是他在北京的最愛時,博龍的第一反應是,“北京的美食?!笔獠恢?,他所鐘愛的“北京美食”并非北京美食——博龍癡迷于川菜,他吃辣的功夫不亞于任何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對一個老外來說,分不清楚中國的菜系是很正常的。
“生活在北京是一種幸福。”他反復強調這一點,“我找到了一個四合院。這個四合院坐落在公園里面,每天早晨醒來的時候,都有小鳥在窗外鳴叫,室外還有潺潺的流水,令人非常非常舒服和放松?!?br/> 當然,在中國也有讓他失望的時候。有一次去廣州出差,當時有一場很重要的橄欖球賽(他從10歲起就成了橄欖球的鐵桿球迷),那天,他穿上了其中一方的隊服,打算到公共場合和人們一起看直播。沒想到,找了好幾個酒吧,也沒有找到一臺在播放橄欖球賽的電視。
或許,當他告別中國的時候,他會舍不得曾經居住過的四合院;或許,當他再次回到中國的時候,他會成為推廣橄欖球文化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