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冠名為“利益號”的高速列車,最終將駛向哪里?這完全取決于人們對利益的掌舵
中國有句古話,“商人重利輕別離”。雖然此話有些武斷,卻道出了商業(yè)活動背后的真正邏輯——利益優(yōu)先。有了利益的鼓惑,夫妻可以反目,敵人可以成朋友,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均迎刃而解,即使是國家間的交易也不例外。
2005年11月11日,中國鐵道部與德國西門子在德國簽下了購買60列高速列車的框架協(xié)議,這是中國鐵路首次引進時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車。這60列高速列車名為CRH3,將用于2008年京津城際軌道。首批3輛列車和一些重要部件將在德國制造,其余的57列列車將在中國北車集團唐山機車車輛廠生產(chǎn),最終將達到70%的國產(chǎn)率。
拿到了折合人民幣約63.5億的大訂單,德國人喜笑顏開,躲在一邊數(shù)錢,再不發(fā)表任何看法。而西門子中國2005的財報顯示,盡管把手機業(yè)務(wù)出售給了明基,賺的錢卻更多了。2005財年新訂單額從418億元增至560億元,增長34%。同期銷售額增加了15%,從384億元增至443億元。
德國人的荷包鼓了,日本人馬上坐不住了。日本共同社爆出消息,稱中國計劃訂購60列日本“疾風”新干線高速列車。消息傳出以后,中國的許多網(wǎng)民紛紛在網(wǎng)絡(luò)上發(fā)表反對與日本合作的言論,一時間群情激昂,應(yīng)者眾多。
面對如此情形,中國鐵道部官員否認了將向日本訂購高速列車的說法。然而,隨后又有媒體挖出了鐵道部與日本的談判事實上仍在進行的消息,并且得到了日本川崎重工中方合作伙伴的證實。
此事目前尚無定論,中國是否將訂購日本“疾風”新干線仍不得而知。但在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的日子里,鐵道部的一位官員曾告訴筆者,“無論普通民眾怎樣認為,政府的決定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我們可以知道的另一個事實是,2004年日本曾經(jīng)獲得了60列高速列車的訂單。
而在2004年,中國鐵道部對六大干線提速車輛實施招標的競爭中,在全球軌道交通車輛制造市場占據(jù)14%份額的西門子卻顆粒無收,140列時速200公里列車的訂單被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三家公司瓜分殆盡。那時候的德國人很牛,覺得自己的技術(shù)先進、穩(wěn)定性強,打定主意不肯轉(zhuǎn)讓技術(shù),而且報價頗高。但是德國人忘記了自己并非輪軌技術(shù)的壟斷者,法國人有TGV,日本人有新干線,中國為什么要做費力不討好的事,去買不能掌握技術(shù)而且昂貴的ICE呢?在利益面前,中國把訂單給了法國、日本和加拿大,德國人輸了。同樣是為了利益,德國人2005年改變了態(tài)度,一口氣轉(zhuǎn)讓了9項核心技術(shù),也拿到了訂單。
中國的高鐵市場前景廣闊,大的幾乎可以容下任何巨人的胃口。根據(jù)已經(jīng)出臺的《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0萬公里,預(yù)計總投資約2萬億元。不談別的線路,僅京滬高速鐵路一項,投資將約2000億元,足夠幾個外資巨頭忙上一陣子了。所以,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還將看到外資巨頭在中國高鐵市場上繼續(xù)博弈的身影。
對于中國自身來說,高鐵市場廣闊是件好事,但是若是錢都讓外國人賺走了,卻未必是件好事。盡管有人宣稱中國還可以繼續(xù)做20年襯衫,但是掌握高科技所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我們自己能掌握高速列車和鐵軌的技術(shù),德國人就不必那么牛了,我們也可以省不少外匯;如果我們自己能掌握核心技術(shù),不僅增加很多就業(yè)崗位,甚至,我們可以去賺外國人的錢。
事實上,鐵道部此次之所以把訂單給西門子,也是因為西門子愿意轉(zhuǎn)讓部分核心技術(shù)。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曾經(jīng)說:“60列高速列車僅僅是中國高速鐵路建設(shè)中的一小部分,中國今后將具備獨立設(shè)計、制造300公里時速列車的能力?!边@應(yīng)該才是鐵道部“以市場換技術(shù)”戰(zhàn)略的真正意義所在。
策略不錯,但還是要看看實際的效果。比如在一些信息技術(shù)上,但當中國交出市場后,美國人卻不給技術(shù);這讓最初“信息強國”的期待者失望之至。不是美國人“耍賴皮”,還是利益在作祟。
中國新時代 200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