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輝
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活動日益拓展,文化因素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文化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文化安全成為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化安全工作,成為我們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必須面對的一個嶄新的、迫切的現實課題。
一、文化安全工作面臨的機遇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以軍事、政治為主要內容的傳統(tǒng)國家安全觀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文化安全成為國家綜合安全觀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獨特方面,文化安全工作就成為全球化時代主權國家維護自身安全的重要形態(tài)和表現方式。加入世貿組織,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但也對我國的國家安全等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角度來看,做好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安全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
科技與文化的融合互動是全球化時代的一個顯著表現,高科技在當代文化領域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科學技術對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以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關鍵性的意義?,F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迅猛發(fā)展,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文化安全保衛(wèi)部門提高科技含量、促進科技強警戰(zhàn)略的實施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提供了條件和可靠的保障。高科技的應用,有利于文化安全保衛(wèi)部門打擊文化領域里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我國文化安全。
隨著整個社會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的加速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人、財、物的社會大流動,為文化安全保衛(wèi)部門開展偵察活動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文化安全保衛(wèi)部門掌握文化領域斗爭的主動權。公安機關點多、線長、面廣和公開管理的優(yōu)勢,為多警種整體聯(lián)動、合成作戰(zhàn)、逐步建立各警種統(tǒng)一協(xié)調、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工作機制捉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文化安全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雖然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對我國維護文化安全有利的方面很多,但是從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來看,影響我國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國家文化安全保衛(wèi)的不利因素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有可能趨于增加,在某些方面甚至會相當嚴重,國家文化安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當前,我國文化安全面臨的嚴重威脅和挑戰(zhàn)主要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文化侵蝕、文化滲透和文化擴張。西方新聞媒體利用其掌握的全球信息傳播體系和因特網的信息霸權,極盡妖魔化之能事,千方百計運用一切手段攻擊馬克思主義,極力丑化社會主義文化,宣傳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價值觀念體系,美化資本主義制度,炮制“中國威脅論”和“文明沖突論”等荒謬理論,企圖從文化上消解中華民族的內在凝聚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憑借數字化信息網絡技術超越國家、地域和民族的界限,高效及時廣泛流播,出現了國內的事務易于國際化的傾向,削弱了國家控制力,這給我國文化安全保衛(wèi)部門控制陣地尤其是網絡上的文化保衛(wèi)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隨著文化產業(yè)的急劇增長,電影、電視節(jié)目、光盤、唱片、電腦軟件、報刊雜志、書籍等西方文化產品將會大量涌入我國文化服務市場,通過各種途徑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文化擴張,其文化產品中蘊藏著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等方面的滲透、侵蝕,不僅很難做到有意識地篩選,而且防不勝防。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和國際貿易活動的日益增多,境內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將會更多地采取以公開掩護秘密、以合法掩護非法的形式,相互勾結進行文化滲透、顛覆活動,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的交鋒將會更加激烈。
高等院校是理論研究、思想傳播、科技發(fā)展、人才培育的基地,也是知識、信息高度密集、政治敏感的領域,不可避免地成為西方文化滲透的重點對象。高等院校歷來就是我國文化安全保衛(wèi)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設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頻繁,高校內部各種社團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地增多,社團活動越來越國際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這些社團面臨著西方政治文化滲透的危險。一些境外文化教育組織機構利用講學、學術交流、學者互訪、課題項目資助、合作社會調查、聯(lián)合辦學、圖書捐贈等形式進行文化滲透。一部分“所謂新生代知識分子”已經完全習慣了使用西方的時髦術語或是經過自己改造過的西方術語來闡述自己的學術觀點,甚至于大肆宣揚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散播反華言論,成為潛在的不安全政治文化因素。一些外國公司還通過設立以其產品冠名的獎學金、助學金或以獎品的形式贊助大型的學生活動,以少部分利潤分成吸引家庭貧困的學生宣傳并推銷其產品進行西方消費主義文化價值認同和文化移植。
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使得民族和宗教方面涉及我國文化安全和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情況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當前,與民族、宗教問題相聯(lián)系的我國文化安全問題的突出表現主要是“東突”、“臺獨”、“藏獨”和“法輪功”。民族分裂主義勢力抬頭,境內外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相互勾結,利用文化和宗教進行宣傳滲透,制造動亂,使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的挑戰(zhàn)。
三、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應對戰(zhàn)略
面對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和日益繁重的國家文化安全保衛(wèi)工作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政權意識、意識形態(tài)安全意識、憂患意識,進一步做好國家文化安全保衛(wèi)的各項工作,全力維護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和社會政治穩(wěn)定。
1、轉變和更新思想觀念,牢固樹立與全球化發(fā)展趨勢相適應的全新國家安全觀,強化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必須高度警惕資本主義文化滲透,充分認清社會主義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對抗、競爭中的嚴峻性、殘酷性,不斷地完善國家文化安全體系,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安全。從國家整體安全的高度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fā),把維護文化領域里的穩(wěn)定與安全作為文化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充分認識做好文化安全保衛(wèi)工作對于弘揚和保護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做到意識上不放松、斗爭中不手軟。同時,必須加強各地區(qū)之間、各部門之間、各警種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特別是要改變過去公安機關文化保衛(wèi)部門與各文化單位內部的保衛(wèi)機構條塊分割、職責不清、協(xié)調不力的管理機制,整體聯(lián)動,形成合力,加強對不穩(wěn)定文化因素的監(jiān)管,做到打擊、防范、控制一體化。
2、強化對各種外來文化侵蝕的預警意識,在對我國文化生存狀況廣泛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起科學的、高效的國家文化安全預警系統(tǒng)和國家文化安全風險評估系統(tǒng)。充分認識文化安全保衛(wèi)工作內容的
綜合性,及時有效地開展對敵情的基礎調查、專項調查、社情調查與重點調查。通過對國際和國內文化市場發(fā)展趨勢的調研,分析和研究文化領域內影響和危害我國文化安全各種思想輿論動向和各種情況,建立文化安全保衛(wèi)工作重點對象的基本信息數據庫,準確地作出預警性反應和實施安全保障對策。特別要加強影視作品的審查、書報刊檢查、文化市場準入、文化產品進口配額等制度的建設,制定相應的文化法律法規(guī)政策,使公安機關文化安全保衛(wèi)部門能夠依法偵察、控制、處置和打擊文化領域內的各種非法組織機構及其活動,防止境內外各種敵對勢力、敵對分子的文化滲透破壞活動。
3、加強高校系統(tǒng)的文化安全保衛(wèi)工作。高校歷來就是文化領域的特殊陣地,也是西方文化滲透的重點對象之一。要及時、妥善地處置好這一領域的各類事件,努力把影響高校政治穩(wěn)定的苗頭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切實加強對高校及其教育文化領域的思想、思潮動態(tài)的收集,防止不良思潮影響高校穩(wěn)定。高度重視境外宗教組織、背景復雜的基金會、跨國公司及其企業(yè)集團對高校的文化滲透活動,高度注意高校的非法宗教活動和具有不良政治傾向的社團組織。切實加大對高校校園網、互聯(lián)網的監(jiān)控和管理,及時封殺、查處各種有害信息。
4、堅持保護合法的宗教活動,制止非法的宗教活動,堅決抵制宗教滲透,嚴厲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犯罪的工作方針,依法加強對宗教場所的管理,確保民族宗教文化的安全。要嚴格遵循國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及時發(fā)現掌握利用宗教進行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危害國家安全以及利用宗教問題蠱惑、煽動群眾鬧事、破壞民族團結、進行民族分裂活動的情報信息;要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邪教、會道門和秘密結社等違法犯罪活動,密切掌握境外滲透動態(tài),尤其是邪教的反動宣傳和制造動亂的活動。
5、努力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國家文化安全保衛(wèi)隊伍。構建維護國家安全的科學、協(xié)調、高效的工作機制,離不開一支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黨的高素質的國家文化安全保衛(wèi)隊伍。國家文化安全保衛(wèi)隊伍不僅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者,而且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捍衛(wèi)者和管理者。他們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而且還需要有過硬的文化管理能力,特別是運用高科技手段維護網絡文化安全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