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戊蘭
小穎是一個感情豐富、善于表達的女孩子。她第一次來到我的咨詢室,沒有一點兒拘束,剛一坐下就告訴我,她很煩惱:
“老師,有一件事情很奇怪——我總是不敢面對一個我很喜歡的男生。我之所以喜歡他,是覺得他很完美,是我想象中的白馬王子那種類型的人,喜歡之外還有一種崇拜的感覺。我想讓他知道我的感覺,就經(jīng)常給他買東西、送他一些小禮物,還從家里給他帶很多吃的。我對他好是不求回報的那種,我們的感情很單純,連手都沒有牽過,不好當面講話,就寫紙條來溝通。我喜歡他,但面對他時我卻無話可說,真的很痛苦!在同學們眼里,我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但不知道為什么在他面前會是這樣!”聽了小穎的敘述,我也覺得很奇怪,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滦》f有這種復雜的情感呢?也許需要找找背景吧。
沉默了一會兒,我決定問問小穎生活的家庭背景,看能不能從其成長的經(jīng)歷中找到緣由。小穎很坦率,大大方方地講起她的家庭:“我爸爸是個精明的人,商海拼搏多年撐起了一個經(jīng)濟寬裕的家。媽媽是一個職業(yè)女性,沒什么特殊之處,只不過長得比較漂亮而已,在家中不太管事。我跟爸爸的感情比較好,我們一點兒都不像父女,而像是要好的朋友,我有什么事情都希望告訴爸爸。我不討厭媽媽,但是在感情上比較疏遠,媽媽好像更關(guān)心自己的事情,我在她心中不很重要。我有時甚至覺得她除了相貌之外,好像配不上我爸爸!”
“每次過節(jié)我總會主動地買些小禮物給爸爸,而對媽媽就是象征性地送點兒東西。爸爸對我也很好,從來不約束我,每月給我足夠的零用錢。有時候媽媽批評我,爸爸還替我說話,父親對我很寬容。有一天晚上,父親在外面請朋友吃飯打牌,我媽叫他回來,他不聽,后來我給他打電話,說如果你不回來我就不睡覺,于是父親便急匆匆地趕回來,當時我的感覺可好了。”
在小穎眼中,爸爸是一個與之親近且很完美的男人。青春期的她在依據(jù)類似父親的標準尋找男友,一個像父親一樣優(yōu)秀的男友。當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小穎承認是這樣的。下面是我和小穎的對話片段:
“那你想過沒有,你對他的感情是否和對你父親的感情一樣?”小穎沉默了一會兒,說:“我確實很想和他成為男女朋友的那種關(guān)系?!?/p>
“那你再想一想,你是否一方面想接近那個男生,同時又不敢,因為太接近了會覺得好像取代了你和父親的感情?”她沉默了。
“也許是你與父親感情太好了,媽媽對你的照顧才顯得微不足道了?不妨舉一個例子:當兩顆星星距離較近的時候,如果其中一顆很亮,而相比之下另一顆就會顯得暗一些,于是我們常常會忽略那顆較暗的星星?!?/p>
“老師,您這樣比喻和那個男同學有什么關(guān)系嗎?”
“還是那句話:你對男友的感情是否和對你父親的一樣?起碼你對他們表示好感的方式很相似,是一種充滿著孩子氣的情感表達方式。”
“那么,我怎樣才能把它變成真正的愛情呢?”
“你認為呢?可能你現(xiàn)在還找不到一個恰當?shù)霓k法,說明現(xiàn)在決定怎樣做還為時過早,說明你還需要再長大一些,才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為自己的感情做主。你現(xiàn)在最當緊的事情是學業(yè),不要讓早來的感情成為自己心中的負擔,沉甸甸的感覺肯定是不愉快的,你說對不對呀?”小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年輕人,在不該戀愛的年齡為情所惑是不明智的,愛是一種心理需要,莫讓它成為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