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一個“早”字刻出了現代校園課桌文化的先祖。凡是學過或是讀過這篇介紹魯迅自勉自勵的文章的學生,大都在課桌上雕刻一個或深或淺、或大或小的“早”字。當然,真正能像魯迅那樣因一字能立志的是少數。這不過是學生模仿名人的一種動作而已。
課桌文化發(fā)展到今天,每個校園中的課桌或已“成災”或已被“文化”泛濫。不管是木條桌還是微機桌,若是能找到一條未被開墾的“處女桌”,那真是“鳳毛麟角”。對此,學校老師亦無可奈何。它盡管是一種對學校財產的破壞,但因其具有隨意性、隱蔽性而無法制止。
窺一斑可見全豹。透過課桌文化分析學生心理走勢,比和學生談心或是側面了解來得更直接、更真實。
就目前校園課桌文化的發(fā)展現實,可分六類。
座右銘類
這類學生大都是品行、成績俱佳的同學。他們志向單純、心無旁騖,學習勤奮,聽課認真,他們往往找一些名人名言或是俗語警句鍥刻在課桌上以此鞭策自己。這類學生甚至不忍破壞桌面,用紙寫了,用膠帶粘在桌上醒目的位置,時時警策自己。此類行為應引起教師的有意注意,并大力表揚,倡導發(fā)展。
展示特長類
一些有特長的學生,譬如繪畫、書法、雕刻等,會將課桌當作自己的展臺,把最得意的作品刻或粘在桌面上,自己欣賞、陶醉,也向別人展示、炫耀。發(fā)現這類同學,教師一句適可鼓勵的話,或是一個贊美的眼神、動作,也許會成就一個藝術家呢!
心態(tài)流露類
此類學生,多數是一些心理內向的。平日少言寡語,與老師同學缺少交流,只好把課桌當作說話的對象。性格使然,他們不會對課桌造成很大的傷害,他們小心地將自己的心里話用筆寫在課桌上,又用書蓋起來。教師若不深入“隱私”,是不能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的。若在課余時間挪開平日少語同學課桌上整齊的書本,會發(fā)現:“這里的世界很精彩”。
早戀類
若是看到哪個同學心神不定,或是聽到某個同學早戀的信息,千萬莫去調查、取證、詢問,看看他們的課桌,一個深深雕刻的“愛”字在桌上醒目的寫著呢!俯下身子,在“愛”字周圍會很容易地發(fā)現被“愛”的對象用小字寫在不太顯眼的位置。掌握了這些物證,再動用為師對此類事件的處理手段,會風不動、枝不搖地熄滅“愛”火,讓學生一心一意地學習。
網上游客類
中學生上網游戲,影響學習成績,已是當前校園中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但一部分同學的上網都是地下活動。平日上課打盹,閑時游戲來神兒。這類同學桌上刻的都是“龍泉劍”“屠龍刀”,貼的都是游戲中虛幻的人物圖像,桌上的文化是他們上網的物證。教師若能發(fā)現這些,不妨旁敲側擊或是正面交鋒,將學生從“網”中救出。
追星族類
學生中的追星族,不能像社會上的追星族那樣大膽示愛,但他們會將心目中偶像的圖片貼滿桌子。教師若能將追星族的熱情化為學習的動力,興許會造就一批新星呢!
當然,豐富的課桌文化還遠不止以上幾種,它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學生的心理活動。教師若能及時發(fā)現、研究課桌文化的變化,會明確學生心理走勢,恰當地引導他們走上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