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公開活動中的錯誤
張曉云
在一次公開課活動中,我借班組織了小班數(shù)學活動“小青蛙捉害蟲”。在活動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要求是,給每條毛毛蟲身上貼3個三角形或3個正方形或3個圓形,大部分幼兒都貼得又對又快,只有幾個幼兒貼了4個。我在講評時給予了糾正。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幼兒把自己貼的毛毛蟲按照圖形標記送它們回家。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幼兒把貼有正方形的毛毛蟲送到了圓形的家,我再次進行了糾正。原計劃18分鐘的課,結果上了28分鐘。我回想了整個活動過程,覺得井井有條,確實沒辦法再縮短時間了。
評課時,有的老師認為,貼4個三角形的錯誤可不糾正,送錯標記的毛毛蟲也可不糾正,直接跳過去,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保證公開課的時間。有的老師認為應該糾正錯誤,如果不糾正,對其他幼兒來說會形成不按老師的要求操作也對的錯誤概念。還有的老師認為,公開課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上下幾分鐘結束,還是可以的。但超時不宜太長,因為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有限。
究竟該如何面對公開活動中的錯誤,我陷入了沉思。
傍晚,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看到兒子的桌上的一本書——《向45分鐘要效益》。我深受啟發(fā),是啊,教育是要講效益的。當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的操作出現(xiàn)錯誤時,我想,如果出現(xiàn)的錯誤帶有共性,就必須集體糾正;如果出現(xiàn)的錯誤只是少數(shù)幼兒,那么可以通過小組內的互相檢查來糾正,也可以通過交換操作結果的方式來糾正;如果出現(xiàn)的錯誤只是個別幼兒,那么老師可以單獨糾正,也可以請能力較強的幼兒來糾正。老師應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機動的方式,選取時間最短、效率最好的方式來糾正,以保證公開課的時間。像今天只有個別幼兒出現(xiàn)了錯誤時,我可以暫且忽略。減少大部分幼兒的不必要等待,讓活動繼續(xù)進行下去,以保證公開課的時間。但在活動后的區(qū)域活動中,一定要幫助幼兒糾正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從而達到與班級幼兒同步前進的目的。
雖然今天的公開活動不夠完美,但我的心里還是很踏實的,因為一次真實的、甚至有瑕疵的活動,要比一場公開教學活動表演。來得更有意義。
給老師當老師
楊 喆
祥祥是我班比較淘氣而且很有號召力的一個男孩,幾乎每天他都能想出一個新花樣來和老師較勁。這不,他又帶著幾個男孩在教室里互相打鬧著,我提示了幾次,可一轉身,他們就又開始了,根本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粗麄兊靡獾臉幼?,我真想對他們大喊幾聲,但最終我還是忍住了,俗話說得好“擒賊先擒王”,我只要抓住他們的頭兒,就不難降服其他人了。想什么法子呢?有了,我拿起一張紙,故意走到祥祥的附近自言自語地說:“帶篷的小船怎么疊來的?哎,你們誰會?”“老師,我會?!被卦挼氖窍橄?。我早知道他會,“那好,你就來當我的老師,教我怎樣疊小船吧?!薄昂冒?”祥祥使勁兒點點頭?;氐阶簧?,祥祥認真地當起了老師,告訴我先把紙對折,然后再這樣……時間很快過去了,我也“學會”了怎樣疊小船。奇怪,就在祥祥教我疊小船的時候,教室里的孩子們不吵也不鬧了,都認真地圍在一旁觀看,我暗自得意,我的“計謀”成功了。
借著這件事,我順勢在班上開展了一個“我給老師當老師”的活動。讓孩子們把平時在家里、幼兒園里學到的本領,利用課余的時間“教”給老師。這樣做,一來可以讓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復習、鞏固學過的本領。二來可以讓那些好動的孩子們慢慢穩(wěn)定下來,減少打逗的機會。于是,孩子們一到課后,就擠到我的跟前嚷著:“今天,我給楊老師當老師……”就這樣,我在孩子們的“幫助”下,逐步“學會”了扎花、編花、化妝、撕紙、甩手巾、拉丁舞、包餃子、做糕點等好多新的技巧。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之間存在著差異,面對不同的孩子,教師可通過認真的觀察,仔細的分析,針對其特點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必要時,教師不妨使一點點“小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