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其30%來自膳食,70%由體內合成。膽固醇為一種脂溶性物質,分為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前者比較穩(wěn)定,可清除血管壁上沉積的脂質,并將其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再通過胃腸排出體外,起到了血液清道夫的作用;還有抗氧化和抗血管炎癥、保護血管作用;后者不穩(wěn)定,容易沉積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增厚,彈性降低,結締組織增殖,血管硬化,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等。
任何食物及營養(yǎng)素都要講究“度”,過多或過少均有害。目前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中老年人,怕吃動物脂肪而導致膽固醇升高,患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等疾病。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據(jù)統(tǒng)計,人群脂肪攝入量占總熱量的比例,美國為30%~35%,日本為20%~30%;我國僅為15%左右,而且80%來自植物脂肪。但從理論上說,人體攝入脂肪應占總熱:m20%~25%為適宜。人體膽固醇正常值為,2.62~5.17毫摩爾/升,甘油三酯0.4~1.7毫摩爾/升,以此為標準判定膽固醇值正常與否,才是科學的依據(jù)。
膽固醇過高之害,是由于動物脂肪,特別是豬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食用肥肉過多,可導致壞膽固醇增高,引起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飲食中動物脂肪與植物脂肪的比例為1:2較為適宜。
膽固醇過低也有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尼登教授歷時10年,調查了15萬名健康男人,發(fā)現(xiàn)低膽固醇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比率雖然降低了50%,但是患癌癥、貧血、營養(yǎng)不良、感染性疾病的比率卻增加,總的死亡率反而上升了。我國有人對九華山寺廟中常年吃素食的僧尼做調查,結果大多數(shù)人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癥,健康情況欠佳,平均壽命也低于普通人。說明膽固醇過低影響人們的健康長壽。
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的平衡,才是健康長壽的關鍵。食物要葷素搭配,比例適宜,數(shù)量充足。理想的食物,如雞蛋,美國科學家認為每天吃1~2個,不會增加膽固醇的水平;牛奶可抑制人體內膽固醇酶的活性,減少對膽固醇的吸收,每日可喝250~500毫升;魚類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70%~80%,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經(jīng)過3年的調查研究,推薦最佳的食物為:蔬菜、水果,如紅薯、胡蘿卜、洋蔥、西紅柿、大豆、蘋果、獼猴桃、核桃、桔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