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心臟綜合征又稱運動員心臟,指長期大運動量鍛煉引起心血管系統(tǒng)發(fā)生一種適應性的正常生理變異。臨床上常表現心跳緩慢、胸部有悶感以及嘆息樣呼吸。心電圖上往往出現除極、復極變化,竇性心動過緩、左心室肥大以及傳導阻滯等。這些變化在某些方面與器質性心臟病引起的心電圖變化有相似之處。了解運動員的心臟正常生理變異,可以解除運動員心理上的一些疑慮。
竇性心動過緩 運動員在安靜狀態(tài)下或睡眠中,每分鐘心率多在40次以下,個別人可低55528次。在竇性心動過緩的同時有7.5%~35%伴有竇性心律不齊,個別人可出現竇性暫停、竇房阻滯、繼發(fā)房室交界區(qū)逸搏或室性逸搏,甚至形成干擾性房室分離。這些過緩性心律與迷走神經亢進或交感神經功能降低有關,一般活動或劇烈運動時過緩性心律會很快消失。
左心室肥大 高動力型運動員由于長期持續(xù)訓練以及比賽,心肌纖維漸漸變粗,心室壁增厚,心腔擴散等,使心室特別是左心室出現代償性肥大。在心電圖上表現為以左心室導聯(lián)為主的高電壓,即V1導聯(lián)的S波+V5導聯(lián)的R波>4.0毫伏,心電軸左偏等,但不出現ST段壓低。
心肌復極異常 運動員中有20%-50%的人以R波為主的導聯(lián)出現ST段抬高,R波降低,與ST段連接點時出現J波或鈍錯,S波消失,同時伴有J波高聳,酷似“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但與真正的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的根本不同是,沒有臨床自覺癥狀,心電圖改變持續(xù)存在。這種心電圖復極異常又叫心室“早期復極綜合征”,與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有關,運動中這種復極異??梢韵АO少數運動員心前導聯(lián)尚可表現T波倒置或正負雙相,即所謂“持續(xù)性幼稚型T波”改變。在運動或高度通氣以及深吸氣的情況下,或注射阿托品后可恢復正常,但病理性心肌復極異常不會恢復正常。
房室傳導阻滯 運動員中出現一度或二度文氏現象的房室傳導阻滯也比較常見,有統(tǒng)計一度房室阻滯發(fā)生率為3%~35%;二度文氏現象房室傳導阻滯發(fā)生率為0%~40%,明顯高于一般正常人群。這些不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幾乎都隨著活動量的增加或注射阿托品而消失,此點是生理性房室傳導阻滯與病理性房室傳導阻滯鑒別的重要方法。
運動員所出現的各種心電圖異常,除外藥物、電解質紊亂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功能性心電圖異常,大都與長期運動引起靜息狀態(tài)下迷走神經功能亢進或交感神經功能降低有關,勿需特殊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