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艾滋病主要是經(jīng)性接觸傳播,占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的70%~80%,其中異性戀者占60%~70%,同性戀者占5%~10%。我國大陸目前經(jīng)性接觸傳播者約占20%,但上升幅度很快。只要是危險性高及無保護的性行為,不論是同性還是異性性接觸,都可能由已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性伴處獲得感染。男性同性戀者的肛交行為易使皮膚黏膜防御功能脆弱的直腸受損出血,比異性性行為更易由血液和精液感染,具有更高的危險性。在以異性性行為為主的人群中,影響艾滋病傳播的主要因素是:無保護的高危性行為,性伴的感染情況和更換的頻率、性行為的次數(shù)及是否患有其他性病等。
醫(yī)學專家把通過性接觸或類似性接觸傳播的疾病通稱為性傳播疾病(STD),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和生殖器皰疹。實際除上述八種外,還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陰部疣、念珠性陰道炎、滴蟲病、陰虱和疥瘡等。近年來,賣淫嫖娼等活動的猖獗增加了性病在我國的傳播機會,也使性病的發(fā)病例數(shù)逐年增多。目前我國已公布的性病人數(shù)達數(shù)百萬之眾,但實際數(shù)字可能要高幾倍,其中淋病占第一位,尖銳濕疣第二,其次為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梅毒。
性病的流行為艾滋病的傳播提供了土壤和條件。有研究表明,單次無保護性接觸傳播艾滋病的機會為千分之幾;但同時患有其他性病,特別是伴有生殖器潰瘍的性病,如梅毒、生殖器皰疹、軟下疳等,可使危險性增加2~10倍。性病病人由于生殖器表皮或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使得艾滋病毒更易進入機體或從體內(nèi)排出,同時也容易感染艾滋病毒。同樣,性病患者在與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性交時,其感染的概率也顯著高于其他人。武漢大學公布的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艾滋病在夫妻間的傳播幾率約為10%。也就是說,在穩(wěn)定的性伴侶之間,艾滋病傳播率并不高,平均幾百次的性生活才會造成艾滋病毒感染;但如果存在婚外性行為,則傳染艾滋病的幾率明顯提高,因為商業(yè)性的性行為通常會加大性病和艾滋病的傳播幾率,平均10次左右無保護的性亂行為即可能感染艾滋病。
安全性行為主要包括潔身自好、節(jié)制欲望或自慰行為(手淫);在性交過程中正確使用避孕套;采用非插入的性活動方式,如接吻、擁抱、撫摸以及其他不將陰莖插入性伙伴體內(nèi)的性行為方式等。同時還應避免與不熟悉的臨時性伴性交,避免與多個性伴發(fā)生性關系,避免不加保護的性交等危險性行為。
加強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婦女和青少年進行安全性行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他們很可能就是下一階段HIV流行的易感人群和受害者。安全性行為教育內(nèi)容的重點應包括提倡禁欲,推后初次性交年齡,實行一夫一妻制,提高避孕套的正確使用率,以及減少性伙伴,采用非插入性性交方式等。
總之,危險的性行為可能導致性病和艾滋病的傳播。但性病與艾滋病不同,性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近年來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性病的有效綜合防治可以大幅度減緩艾滋病的傳播與流行。所以,艾滋病的預防必須與性病的防治工作相結(jié)合,這需要全社會和全體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