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選擇去一所學校任教,我會選擇管理經(jīng)營型校長的學校。原因有三:
一
“教而優(yōu)則仕”是現(xiàn)在各大中小學的普遍現(xiàn)象。然而,有較高教學能力者未必適合做管理者。況且,一旦踏上領導崗位,諸多校務雜事堆積如山,反影響了其繼續(xù)鉆研的時間和空間。1952年,愛因斯坦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tǒng),坦言“我當不了總統(tǒng)”并強調(diào)“方程對我更重要些”。愛因斯坦因為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適合干的是什么,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輝煌的誘惑。反觀我們身邊諸多校長,因為多在“教師”階段承受了太多難與人言的艱辛,包括上級領導的負壓、同行間的競爭摩擦、學術上的徘徊躑躅……多少年的努力后,才當上“校長”——或者出于生命的證明或者出于安慰自己的奮爭或者為了更自由地一展抱負,幾乎很少有人會如同愛因斯坦一樣,認清自己,然后才決定拒絕抑或接受為“官”。但欣然承接不等于勝任,草率上任不等于成功?!敖逃哪康脑谟诔蔀樗约骸?,對于學生如此,對于教師也如此。當一個優(yōu)秀教師成為學術引領型校長后,他是否就成為、成就了他“自己”?如果不是,那么學校里的教師們也不大可能在他的引領下成為、成就自己。
二
B校長認為:“校長理應成為教學的領導者。這樣校長就取得了對學校教學的指揮權和發(fā)言權,否則你講的話只能是空話、套話、浮在面上的話?!蹦敲矗袊芯涔旁挕案粜腥绺羯健?,學術引領型的校長也只能是一門學科的學術引領者,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精通。時間是個常數(shù),如果校長為便于學術引導,把大量時間用在對所有學科的教學研究上,那么就如“不刪枝的桃樹”,只能結出干癟瘦小的桃子,引領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校長首先要做一名戰(zhàn)略家,有所為有所不為,分清事情的主次、本末,善于抓根本,以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校長應該做的事上,而不是怎樣成為一名各科學術引領者,說出怎樣讓各科教師都嘆服的教學專業(yè)話語。筆者以為,校長在學校的威信樹立不在于他是否能曉暢所有學科的機理脈搏,而在于他能否擁有一種“民主的性格”,能否真正走進所有教師的心坎里,也就是肖川博士所說的“樂于分享,善于溝通,服膺真理,勇于承擔”的超凡的人格魅力——只有這種超越知識物性的精神魅力才能把所有教師的心攏到一起。
三
教育是超越的,也是現(xiàn)實的?!安患臣秤诟毁F,不戚戚于貧賤”是一種高貴的品性,可教師也是社會中人,上要贍養(yǎng)老人,下要培養(yǎng)兒女。金錢買不到健康,但金錢是病榻前的一根稻草;金錢買不到愛情,但涓生和子君就因為金錢而失去了愛的勇氣??鬃右苍f過,“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鄙鐣谧兏?,而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卻是亙古不變的。為什么有那么多優(yōu)秀教師“孔雀東南飛”,舍棄故土,漂泊他鄉(xiāng),多是生活窘迫不得已而為之。如果,管理經(jīng)營型校長能以其出色的組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向上多爭取,向外多聯(lián)系,從而為學校贏得大量資金,確保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創(chuàng)建與教師的生活待遇改善——那么,在這樣也只有在這樣現(xiàn)實的土壤上,教師們才能心無旁騖地投入教育事業(yè),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烏托邦”和教育真正的超越!現(xiàn)在提倡“德育”的平凡性、真實性、人文性,那么,“師德建設”也同樣需要注入平凡、真實、人文的意蘊?!白鲆粋€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真正的人,那是為人的常規(guī)?!?雨果)允許教師做一個“人”,“以生為本”才能兌現(xiàn);允許教師擁有人的常規(guī),學校才能富有凝聚力和生命力。而這一切的實現(xiàn),首先更要允許,校長不是一個學術通才,而只是一個較普通人更能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紛而不亂地把學校事業(yè)推向前進、更能引領學校形成明確的辦學理念,系統(tǒng)的制度和機制、更能經(jīng)營教育這個“特殊產(chǎn)業(yè)”(我們反對“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提法,但不能不正視,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一種特殊的產(chǎn)業(yè),這是不爭的事實)的領導管理者。
教育是一份立足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的事業(yè),否則就不能在社會中擔負起引領和推動的作用。這就更需要一位既具有教育理想、睥睨世俗卻又擁有生存智慧、管理智慧的超凡脫俗的管理經(jīng)營型校長來帶領全校師生共同行進于現(xiàn)實與理想的夾縫,穿越沙漠——向著理想的目標一路奔突!
(作者單位:吳江震澤實小附屬里澤村小)
責任編輯:朱從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