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由南京市建鄴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托幼辦牽頭申報,經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立項的課題——“生成、預成技術在幼兒園課程設計中的運用”,現已結題并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授予優(yōu)秀研究課題獎。該課題研究的突出特點是,一批幼兒園、教師、家長、幼兒、社區(qū)工作人員卷入了該課題的研究。我們把這種幼兒園之間聯合進行課題研究的模式稱之為“園際聯動”。
實踐證明,開展“園際聯動”式的課題研究,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幼兒園之間相互學習的需求,形成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內在動力;有利于加強不同幼兒園間、教師間、孩子間、家長間的協(xié)作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幼兒園開展教育研究的人文環(huán)境;有利于集聚各幼兒園的人、財、物、信息等有限資源,形成研究的合力;有利于管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推動師資隊伍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一、課題研究中“園際聯動”的組織構成
“園際聯動”的組織是指以某一研究課題為紐帶,在一定的召集人或組織機構影響的基礎上,自然形成的、能滿足參與研究的幼兒園的需要、又有一定制度約束的研究機構。其組成包括兩個方面,即領導機構和執(zhí)行機構。領導機構的主要職責是統(tǒng)籌組織、安排整個研究過程,對研究起協(xié)調和調控作用;執(zhí)行機構需要制訂出具體的研究方案、管理制度以及計劃的執(zhí)行和落實。
二、課題研究中“園際聯動”的實施
1.在“國際聯動”中形成課題研究的相互專業(yè)支持。
為課題研究提供專業(yè)支持是提高課題研究實效的重要舉措。在“園際聯動”的課題研究中,除了由總課題組提供文獻研究的資料,組織大家學習,并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引領課題研究外,我們還十分注重以下相互專業(yè)支持的形式:
●名師引領:在“園際聯動”課題研究中,我們成立了以南師大、省教科院、市教研室、幼兒師范學校等組成的課題研究“專家指導委員會”,圍繞課題定期對園長、教師開設專題講座,在課題研究的進程中加強與課題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把脈課題研究的方向。
●名園輻射:參與“園際聯動”課題研究的園所不僅數量較多,而且涉及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幼兒園。我們以省級示范園為窗口,發(fā)揮其示范、輻射作用。它們經常為區(qū)(片)內參與課題研究的幼兒園開放自己的教研活動,隨時接受“推門聽課”,提供實踐研討的現場,并采取沙龍式的交流方式,對課題研究中出現的難點、重點進行集體討論,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
●骨干帶動:參與課題研究的各幼兒園推薦2~3名骨干教師參與總課題組的教研活動,并與教研員一起共同承擔引導青年教師學會聽課、說課、評課的任務;骨干教師還在日常的教學中自覺地將先進的教學方式落實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以“師帶徒”的形式,承擔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任務。
2.在“園際聯動”的課題研究中打造課題管理隊伍。
建立和健全課題管理隊伍是課題研究成功運行的重要條件。在“園際聯動”課題研究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爭取行政的支持和參與:雖然課題研究人員主要涉及教研員、園長、骨干教師、家長等,但實踐中我們深感,爭取各類人員對幼兒教育科研事業(yè)的關注和支持,特別是行政領導的支持尤為重要。為此,課題組在“有為才有位”的思想指導下,不僅以課題研究的成效取得了行政領導在管理上的支持,而且還爭取到了經費上的幫助。這為課題研究的成功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發(fā)揮教研員的協(xié)作、協(xié)調作用:教研員在“園際聯動”的課題研究中起著橋梁或紐帶的作用。他們經常深入研究的第一線,傾聽來自各研究基地的反饋信息,了解教師在教研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及時實施研討。此外,為保證區(qū)域內幼兒園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在時間、地點、人員安排等方面由教研員協(xié)助課題組負責人進行科學協(xié)調和統(tǒng)籌規(guī)劃。
●落實園長的責任和管理:園長是各園子課題研究的第一責任人。為此,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緊緊依靠和培訓這支隊伍,讓他們在“園際聯動”的課題研究中學會傾聽、善于思考、樂于表達,做幼兒園教學研究的身體力行者。同時,通過面對面的園長論壇或利用區(qū)托幼辦的網站平臺進行交流,促使子課題負責人切實擔負起課題研究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由于責任明確,管理到位,各聯動園逐年調整了投入教科研的經費比例并做到有計劃穩(wěn)步上升,保證了研究的順利開展。
三、“園際聯動”案例淺析
案例一:幼兒園之間互補共生
在總課題研究的引導下,“園際聯動”聯合體優(yōu)化組合和充分利用區(qū)內的教育資源開展研討,集體智慧在課題研究中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1.同類型幼兒園之間有較多的共性問題。針對共性問題開展“園際聯動”式的研討,有助于各幼兒園之間互相取長補短,研究實效明顯提高。
2.各園的課題研究在尋找共性問題的同時,能夠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這也為總課題提供了多樣化的研究視角。
3.課題研究交流的形式多樣化,有案例剖析、公開課、主題沙龍等。這不僅使課題研究充滿了生機,也為其他基層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培訓和學習的現場。
案例二:分享教育研究成果
總課題的研究帶動了子課題研究的正常運轉,課題研究的成果資源共享,產生了良好的效益。
1.加速帶動了原本沒有啟動課題研究的幼兒園進入了“園際聯動”研究的行列。
2.所有研究人員獲得了第一線教學研究的直接體驗,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3.大量的課題研究成果讓幼兒園共享,既通過實踐檢驗了研究,提升了研究的質量;同時又迅速提高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促使一些幼兒園在課題研究的五年內先后成為了省、市級示范園。
4.基層幼兒園教師得到了在教學“技術”方面實實在在的指導,無論是教育觀念的轉變,還是教育教學能力都有了實質性的提高。
案例三:跨區(qū)域協(xié)議交流合作
在園際間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的良好氛圍影響下,更多幼兒園開始踏出園門,尋求各類跨區(qū)域協(xié)議交流活動。如省級示范沿河幼兒園與地處長江小島的農村江心洲幼兒園成為了“姐妹園”。江心洲幼兒園定期派教師到沿河幼兒園跟班培訓,而該幼兒園則成為了沿河幼兒園的“生態(tài)實驗基地”。沿河幼兒園定期帶孩子、家長、教師與該園及當地的農業(yè)旅游資源形成互動。建鄴實驗幼兒園與新疆庫爾勒地區(qū)的幼兒園結成了“中西部地區(qū)共建友好交流單位”,春暉這所大集體幼兒園與民工學校開展了“愛心援教一日行”的活動。
1.交流合作范圍的拓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2.幼兒園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交流合作的內容,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各幼兒園在教學和研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拓寬了課題研究中的視野和教師培養(yǎng)的思路。
四、對課題研究中“園際聯動”模式實施的幾點思考
1.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園際聯動”在實際操作中,各園之間可能會產生權衡利益大小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以平和、開放的心態(tài)來自然融入“園際聯動”之中。組織者要合理、靈活處理各種關系,只有這樣,“園際聯動”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2.課題研究中的“園際聯動”模式是課題研究實踐的新探索,這種模式應引起幼兒園上級行政、業(yè)務管理部門的重視,并使這種活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得以推廣和制度化。
3.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園際聯動”要在現代信息基礎上深化,聯動的幼兒園要為活動開展搭建信息技術平臺,通過校園網、互聯網等來提高互動交流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