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綜合化是學科教學研究發(fā)展的方向。近幾年來,作為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研究性學習的嘗試基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也具有了比較堅實的理論依據(jù)和實踐基礎(chǔ)。而建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關(guān)鍵及前提就是能有一個好的選題。好的選題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能起到拓寬課程建設思路的作用。我參考了具有典型意義的100多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案例,總結(jié)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選題的四大源頭。
一、來源于教材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語文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是一門既隸屬于語文課程,又具有相對獨立意義的課程,所以,許多課題的確定都可以從語文教材的學習中受到啟示。
1.從不同版本相似內(nèi)容中提煉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是主課程,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校本課程,都體現(xiàn)出了鮮明的個性。特別是地方課程,盡管編者的編寫體例和意圖等都有一定的個性差異,但對其中的知識點、課文內(nèi)容,對學生各年級段發(fā)展目標的認定還是大同小異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有利的條件,提取這些相似的材料,提煉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些選題。
例如,《親親大海媽媽》這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選題就是參照了蘇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大海睡了》,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浪娃娃》,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浪花》而確定的。
又如,《秋風中……》這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選題就是參照了蘇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秋姑娘的信》,二年級上冊《秋游》,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火紅的楓葉》而確定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要確定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題,就要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局限,研究各個不同版本教材,以汲取有用的營養(yǎng)。
2.從同一版本不同課文中概括
在同一個版本教材中,甚至同一冊教材中,有些風格相似或文體相似、主題相似的課文分散在不同的冊數(shù)或不同的單元中,呈層層深入的狀態(tài)。這些就是組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的最好資源,選題就可以從中而來。
例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金戈鐵馬話三國》就是在人教版教材第八冊《三顧茅廬》、第十冊《赤壁之戰(zhàn)》、第十二冊《草船借箭》的基礎(chǔ)上形成主題的。這些都是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經(jīng)典故事,但為了深入地感受《三國演義》的無窮魅力,就可以這三個故事為切入點,然后拓展到更多的故事、更多的人物形象、更精彩的語言、更深厚的思想內(nèi)涵。
又如《與哲學家對話》的選題就來自于蘇教版第十一冊《螳螂捕蟬》、《最大的麥穗》、《爺爺?shù)奶J笛》等富有哲理性的課文。這3篇課文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同學們一個淺顯的哲理,對了解哲學家、獲取哲理只是一種“淺嘗”,《與哲學家的對話》就是一種“深試”?!皬脑⒀灾邪l(fā)現(xiàn)哲理”、“從生活中感知哲學家”、“在故事中碰撞智慧火花”、“在創(chuàng)造中感悟生活哲理”,這些設計把課文引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3.從課文空白處拓展延伸
這是最常見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選題方法。學習了一篇課文后,覺得余韻未了,覺得還有可展開的空間,覺得這是學生的興趣點,就可以課文為中心,利用課外的學習資源,作深入的研究。
例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茶思悠悠》的選題就來自于蘇教版第十二冊《碧螺春》。這是一篇介紹碧螺春的采茶、制作及品嘗過程的非常優(yōu)美的課文。有老師由此想到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碧螺春是江南的名茶。千百年來,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茶文化,源遠流長,顯示出永恒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魅力。為了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茶文化,獲得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啟迪,就確定了這一話題。
4.從重要知識點入手
每冊教材都有許多知識點,掌握這些知識點僅憑一兩節(jié)課或許還是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的。那么就必須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更全面地準確地掌握知識點,豐富積累,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如《拼音樂園》、《標點王國旅行記》、《我和成語玩游戲》、《歇后語大比拼》、《有趣的漢字》、《快樂繞口令》、《名人名言伴我行》、《寓言是一面鏡子》等可以算作此類。
二、來源于學生生活
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蘊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學習資源。語文綜合學習就為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1.與游戲相結(jié)合
游戲從古到今,不斷發(fā)展演變,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學生在做游戲時,可以邊跳邊唱,那韻味十足、富有情趣的說唱,那歡快活潑的動作,這就是語文;他們可以自我創(chuàng)編游戲,把自己的樂趣融入其中,而且取的名稱也是百花齊放、個性十足,這就是語文;他們可以在春天放風箏,在夏天吹蘆哨,在秋天編葉畫,在冬天推冰車,這也是語文。
《童心在游戲中放飛》就是從學生的游戲中受到啟發(fā)的。它通過展示玩具、介紹游戲、調(diào)查游戲、吟唱童謠、創(chuàng)編游戲、參加征文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游戲、知道“玩樂”與“知識”是相通的,從而了解我國蘊含在游戲中的傳統(tǒng)文化。在設計新游戲、為游戲?qū)懻f明書的過程中,還讓學生碰撞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體驗游戲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愉悅。
2.與興趣愛好相結(jié)合
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多種多樣的,涉及面相當廣泛。這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源。
例如,學生喜歡研究動物,有老師就設計了《昆蟲世界》、《輕輕走進百鳥園》、《動物世界真奇妙》等;學生喜愛閱讀,有老師就設計了《我和好書交朋友》等;學生喜歡收集,有老師就設計了《學做剪報人》等;學生喜歡音樂,有老師就設計了《走近音樂家》、《聽音樂編故事》等;學生喜歡旅游,有老師就設計了《小小旅行家》等。總之,一切選題都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都來自于學生的興趣愛好。
3.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
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發(fā)現(xiàn),就能找到寓于日常生活中的語文學習的對象。是生活就會有美,是生活就會有情,當我們驀然回首時,那情、那美就會躍然印入眼簾。
下雨天,同學們撐著各色各樣的傘,你是否會覺得美?有位老師了解了傘的悠久歷史,感受到了傘的外形的美以及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就設計了《可愛的傘娃娃》,把大家?guī)нM了傘的王國。
從小到大,你一定走過許許多多的橋,可是你知道橋的美學價值嗎?你知道造橋者的故事嗎?你設計過橋嗎?等等。有位老師就設計了《走進橋的世界》,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的偉大和關(guān)于橋的新奇的世界。
三、來源于社會生活
社會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好的場所和資源。只有在社會中學語文,語文才會變得鮮活親切,才會具有生命力。語文只有服務于社會生活,回歸于社會生活,才更具有它自身的價值。
1.關(guān)注國內(nèi)外大事
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變化發(fā)展都對學生產(chǎn)生著或大或小的影響。更何況目前學生接受各種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最大化的拓展。電視、廣播、報刊、網(wǎng)絡,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刺激著學生的神經(jīng),這些信息就能給我們以新啟示。
神舟五號的升天,激動著千千萬萬中國人,也使許許多多青少年對太空產(chǎn)生了無限的向往。老師就組織大家以《我的太空夢》為題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面世后,老師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設計了《舞動的北京》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觀看祈年殿前隆重的新聞發(fā)布儀式,搜集歷屆奧運會會徽,設計制作班徽、?;盏姆桨福瑫诚?008北京,暢游中國文化,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
2.體驗當?shù)靥厣?/p>
這種特色是指當?shù)氐膫鹘y(tǒng)、名勝古跡、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確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時不能只著眼于大的方面,遠的方面,也應當對當?shù)氐奶厣o予足夠的重視。利用這一資源組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更深,體驗會更多,效果會更好。
位于海門市的三星繡品城,產(chǎn)品遠銷世界各地,是中國最大的繡品批發(fā)基地。那一個個別具情思的品牌名稱,那一個個老板從貧困走向富裕的人生經(jīng)歷,那一件件繡品精彩的圖案構(gòu)思,那一道道眼花繚亂的生產(chǎn)工序,都成了老師們構(gòu)思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繡城之旅》的動力。他們帶著自我設計的《繡城之旅手冊》,采訪老板,觀賞繡品,參觀車間,設計圖案。這是一次大單元語文綜合活動,是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大膽拓展和創(chuàng)新。
四、來源于大自然
自然界的風雷雨電,鳥蟲魚獸,春夏秋冬,花開花落,都可以成為語文學習的資源。古人面對著自然的變化,就寫出了如《靜夜思》、《春望》等許多詩篇。走進大自然的語文學習,才是最能體現(xiàn)語文本質(zhì)的學習。
從大自然的風貌與變遷中,我們可以悟出許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春天來了,就會有富有童趣的《春天化妝會》:到野外去尋找春天,去放風箏,去讀春天的兒歌,去編演春姑娘的童話。夏天到了,游泳池邊的歡笑,荷葉下的青蛙叫,閃爍的星空,游戲的螢火蟲,面對這情這景,有老師就設計了《夏天真精彩》。秋風起了,秋葉落了,蟋蟀唱歌,瓜果飄香,有位老師就設計了《秋風中……》,畫畫秋景,讀讀秋詩,說說秋畫,想想秋事,多么美好呀。冬天,有飛舞的雪花,那是大自然的精靈;冬天,有小動物冬眠,那是有趣的自然現(xiàn)象,有老師就設計了《我們和冬爺爺握手》,在冬天欣賞冬天,在冬天感悟冬天,在冬天學習冬天。
兒童是自然之子,他們在大自然千變?nèi)f化的神韻中睜大了雙眼,邁開了雙腳,盡情地觀察、感受、體驗、閱讀、表達、創(chuàng)造。他們邁出的不僅是腳步,更是整個心靈的開放。
五、來源于各類節(jié)日
豐富多樣的節(jié)日也是語文綜合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節(jié)日包括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西方節(jié)日以及學校的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都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語文是傳承文化的工具。把節(jié)日文化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種形式引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使他們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古樸典雅,西方文化的浪漫溫情,學校文化的親切熱情,并使之發(fā)揚光大,這是語文教師的職責。
《正月里來鬧元宵》是針對元宵節(jié)而設計的,《粽葉飄香》是在濃郁的端午節(jié)時設計的,《八月十五月兒明》是圍繞中秋節(jié)而設計的,《重陽佳節(jié)話重陽》是依據(jù)重陽敬老節(jié)而設計的,《歡歡喜喜過新年》是在新年的氛圍中興起的。在這些設計中,學生編寫《節(jié)日文化讀本》,感受、欣賞元宵燈展,親手包包粽子、嘗嘗月餅、寫些敬老的小文小詩,把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深深地刻在心中。
近年來,西方節(jié)日漸漸地滲透了進來,有圣誕節(jié)、母親節(jié)、情人節(jié),等等。西方節(jié)日有西方的文化結(jié)晶,如同一扇了解西方文明的窗口,打開這扇窗,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清新的氣息,體驗到中西文化的差異。
“母親節(jié)”由于中國孝親敬老之風的日漸消褪,所以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于是,就出現(xiàn)了《親親母親節(jié)》、《媽媽,Mather》等眾多關(guān)于母親節(ji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方案。聽聽母親的訴說,孩子們熱淚飛濺;畫畫母親的雙手,母親們情如泉涌。贊美母親,感謝母親,這是每個人的心愿。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迅速發(fā)展,校本研究也如火如荼。學校的節(jié)日也越來越豐富,如雨后春筍。閱讀節(jié)、體育節(jié)、藝術(shù)節(jié)、英語節(jié)、科技創(chuàng)新節(jié)等等,與學生的生活更為貼近,更受到學生的歡迎。這些節(jié)日理所當然地也應成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大內(nèi)容。
當然,語文綜合活動的選題來源是多渠道多方面的,不一而足。但我們只要有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活動課程的意識,有建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強烈愿望,就一定能確定更好更多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在此基礎(chǔ)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建設發(fā)展。
(作者單位:海門市東洲小學)
責任編輯:許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