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聽一位年輕的女教師的英語公開課。她自始至終地用流暢純正的英語口語進行教學,其實就憑這一點就讓我暗暗佩服。教學過程大致是這樣安排的:教師先把全班學生分成五組,然后進行猜謎、表演、知識競答等。每一環(huán)節(jié)結束,都要選出表現(xiàn)最好的一組,教師在黑板上給這一組畫上一個大蘋果作為獎勵。這些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確實能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充滿童趣的多媒體課件亦吸引了全班學生的眼球。然而接下來的情景卻令我大為失望。當一個小組的某一成員表現(xiàn)突出時,老師竟然拎出一袋漢堡包作為獎品獎給這一小組。一課之中,如此重獎竟前后出現(xiàn)三次,后來的獎品有一袋橙汁和一袋熱狗。每獎一次,教室里都沸騰一次,掌聲與歡呼聲雷動?!爸鬲劇敝拢瑢W生“動”起來;“重獎”之下,課堂“活”起來。獎勵過后,學生興奮不已,每當有競答、猜謎之類,就會有小手林立,爭著搶著,好不熱鬧。乍看起來,獎勵激發(fā)了孩子的積極性,營造了熱烈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孩子體驗到獲取成功之后的“甜蜜”。但是,我們是否看到這樣一個現(xiàn)實:孩子們的學習變味了——外在的獎勵成了唯一追求的目標,成了學習的原動力,學習成為一種直接追逐功利的行為。讓學生過早地熱衷物欲功利,難道不應引起我們的憂慮和質疑嗎?
不可否認,正如教育家奧蘇伯爾所指出的那樣,人的成功動機由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組成,其中附屬內驅力就是從他人的稱贊或獎勵中獲得的驅動力,這在童年早期是成功動機中的主要因素,而到了少年期以至青年期,這種動機會自然而然地被其它兩種動機所替代。外在獎勵—的刺激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學生保持高漲的熱情投入學習。也正因為如此,這便成了老師最熱衷的調控課堂的法寶??稍噯枺洪L此以往,一旦失去了這些外;在獎勵或者獎勵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時,孩子的學習會怎樣呢?
孩子需要表揚和激勵,但要有度。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需要由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來激發(fā),由獲取知識的快樂來激發(fā)。教師的激勵既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藝術,給予學生的應是精神上的沐浴,而不是單純的物質刺激。
(作者單位:無錫市新區(qū)碩放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