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fā)展,電子學習(E-learning)成為全球范圍內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國的網絡教育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招生劇增,這使大量學習者能有機會接受基于“名師、名校、名教材”的高等教育。此外,許多信息技術領域的企業(yè)也都開始致力于這一新興的潛力巨大的電子學習市場。
隨著網絡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其質量問題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由于網絡教育是一個新生事物,各個網絡教育機構對于網絡教育的整體框架和關鍵問題還缺乏完整而深入的認識。無論是網絡教育機構,還是企業(yè)領域的網絡培訓,往往只是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傳輸,而未能建立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缺乏對學習過程的支持助進。因此,在積累實踐經驗的同時,我們迫切需要深化對于電子學習的研究和理論建構,以便能夠保證網絡教育、網絡培訓的健康發(fā)展。為此,我們將美國著名電子學習專家Badrul Khan博士所著的《電子學習的設計與評價》一書引入到國內,希望能對我國電子學習的研究和實踐起到推動作用。
Badrul H. Khan博士是在電子學習和教育技術領域中有國際影響的專家,曾任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學會的國際組主席,現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育技術管理研究生專業(yè)主任。他對開放、靈活的分布式學習的系統框架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舉辦的“現代遠程教育的重大理論與關鍵技術”教育部高級研討班上,他就“電子學習”這一專題做了極為精彩的演講,其演講的核心思想在《電子學習的設計與評價》一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v觀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大特色:
1、側重實踐性,是本書的突出特色。書中描述作者長期以來從事電子學習實踐的經驗介紹,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策略建議和相關實例,從而很好地將理論融入有關的問題和實例介紹之中,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例如,作者在書中講述“文化多樣性”時,舉例說在孟加拉,大拇指向上這一手勢表示向別人提出挑戰(zhàn),但在其他國家文化中卻表示“你做得很棒”的意思,從而提醒人們必須重視人際互動和溝通過程中存在的大量跨文化差異,否則會給溝通帶來很大問題。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作者正是通過利用大量上述簡單的例子來解釋一些復雜的理論,做到深入淺出,增強了內容的實踐性和趣味性。
2、內容結構完整,系統性強。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創(chuàng)建電子學習系統所需要的規(guī)劃、設計、開發(fā)、評價和實施過程。作者認為,有利于創(chuàng)建有意義的電子學習環(huán)境的因素有很多,這些因素之間有著系統性的互賴關系。對這些因素的系統認識有助于人們創(chuàng)建有意義的分布式學習環(huán)境。作者把這些因素分為八類:機構問題、管理問題、技術問題、教學問題、倫理問題、界面設計、資源支持和評價問題。這八個類別在邏輯上全面地反映了電子學習環(huán)境的各方面的特性,同時在實踐上也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基于上述八個維度,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電子學習框架模型,從而系統全面地對電子學習及其相關因素進行了介紹。
3、立論新穎、觀點鮮明。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自己對于電子學習的許多獨特見解。比如,在書中他旗幟鮮明地提出,為了確保電子學習系統的成功,必須保證電子學習系統對學習者、教師、學習支持服務人員和機構等各相關利益群體有是有意義的。 如何判定一個電子學習系統是有意義的呢?正如作者所言,一個電子學習系統如果能夠易于獲取使用、設計良好、以學習者為中心、費用不過高、高效、靈活,能提供促進性的學習環(huán)境,那它對于學習者而言就是有意義的;當學習者能表現出較高的參與水平,能夠成功地達到課程的學習目的和目標時,這種電子學習對于教師而言就是有意義的;進而,當學習者能毫無障礙地享用課程所提供的支持服務時,電子學習對于支持服務人員來說就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的努力目標就是提供易用而可靠的服務;最后,如果一個電子學習系統能夠有合理的投資回報(ROI),在教學質量和支持服務方面能有中等以上的學習者滿意度,能夠有較低的退學率,那么其對于電子學習機構而言就是有意義的。本書中的許多精辟論述充分反映出作者對電子學習領域知識的廣博,也反映出他思想的敏銳和活躍。
目前國內系統介紹電子學習的設計、實施及評價的相關書籍極其罕見,Badrul H. Khan博士的新作《電子學習的設計與評價》的出版則填補了這一領域著作匱乏的空白。本書的目的恰恰是為了幫助讀者形成對電子學習這一新興領域的整體理解,同時針對建構有意義的電子學習環(huán)境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一些建議。作者在書中用探討式語言與讀者探討與電子學習的開發(fā)、評價和實施有關的各種關鍵問題。在整本書中,作者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這些關鍵的電子學習因素,讀者可以在規(guī)劃、設計、評價和實施電子學習單元、課程或專業(yè)方案時對這些問題進行自我反思,從而獲得對電子學習相關知識和問題的認識及理解。具體來說,本書適合于下述領域工作人員的使用:
1、教學人員可以把本書用作相關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比如遠程教育、電子學習、混合學習、在線教育、網絡教學、分布式學習、計算機教育應用、超媒體和多媒體、教育技術、教學技術、教育通訊、教師培訓、企業(yè)培訓等;
2、教學和培訓人員、培訓管理者、遠程教育專家、電子學習專家、虛擬教育專家、電子學習項目經理、教學設計人員、企業(yè)教育專家、人力資源專家、績效技術專家、教育技術協調管理人員、媒體專家、網絡管理員、技術支持人員可以利用本書進行電子學習模塊、課程和專業(yè)方案的規(guī)劃、設計、評價和實施;
3、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員、教育人事部門的管理人員、教育部的行政管理人員、虛擬和企業(yè)大學的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和顧問可以使用本書,制定有關電子學習項目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包括其設計、評價和實施的方案;
4、培訓開發(fā)、課程規(guī)劃、網絡應用等行業(yè)領域的各類人士可以使用本書,了解有關的電子學習設計策略。
正如本書作者Badrul Khan先生所言,“當時我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有機會使用當時只有工業(yè)化國家的學生才能得到的優(yōu)質學習資源。這在那個年代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到了90年代,這個夢想已經可以成為現實了?!苯陙?,互聯網的出現和迅速普及,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開放的、動態(tài)的、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與教育和培訓有關的各種應用工具。在此基礎上興起的電子學習,有效地實現了學習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為更多的學習者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由于電子學習的開放性、靈活性和民主性,不可避免地使其成為未來信息化社會繼續(xù)教育和企業(yè)培訓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此也將最終推動終身學習的實現??梢姡娮訉W習必然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電子學習的設計與評價》Badrul Khan著,張建偉等編譯,陳琦審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