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是一座僅有 6萬人口的小城,位于德國東部的伊爾姆河畔。城雖然小,卻因歌德的名字而聞名于世。歌德在這座小城度過了他人生中的50個春秋,他一生大部分作品,包括分量最重的幾部作品,都是在這座小城完成的,魏瑪因此成為德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名城。
我就讀的耶拿大學(xué)離魏瑪不遠,兩座城市之間僅需10分鐘的車程。因為仰慕歌德的才華,又因為喜歡魏瑪?shù)挠撵o,我在魏瑪市區(qū)租了一間學(xué)生公寓,每天上學(xué)、回家往返兩地。
古老的魏瑪,像一座森林王國,整座城市淹沒在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綠色波濤之中。作為德國文學(xué)的圣地,小城到處充滿濃郁的藝術(shù)氣息。這里不僅有歌德的故居,還有李斯特、巴赫、席勒住過的房子。籠罩在名人光環(huán)下的魏瑪,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小城中心的女門廣場,聳立著哥特式的尖頂教堂。從教堂的窗戶向外望去,可以看到歌德的故居。黃色的墻,棕色的窗,灰色的屋頂,莊重而典雅。歌德就在這里寫出了著名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浮士德》。
1775年,26歲的歌德應(yīng)奧古斯特大公的邀請,從出生地法蘭克福來到當(dāng)時的魏瑪公國。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是很有名氣的青年作家,出版過多部劇本和自由體詩歌。歌德在魏瑪被委以重任,負責(zé)水利工程、礦山開發(fā)和國家劇院的修建。他先后擔(dān)任過會計部長、軍備大臣、筑路大臣和藝術(shù)總監(jiān),一直做到主持國家事務(wù)的行政長官。魏瑪?shù)臋n案館里,至今仍收藏著他當(dāng)年簽署的文件和其他手跡。
在魏瑪,歌德整整做了10年官。1786年,厭倦了官場浮沉的他,像一名逃犯,悄悄踏上了意大利之旅,在古羅馬和文藝復(fù)興的故鄉(xiāng),他從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那不勒斯,一直走到西西里島。以一個浪游者的身份,去憑吊悠遠的歷史遺跡,去尋找心中的藝術(shù)女神。
兩年后,歌德重返魏瑪。這個時候的他,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新的歌德。他辭去所有的政壇職務(wù),開始潛心寫作。
秋天的魏瑪,被金黃色的橡樹團團圍住。山坡上、馬路邊、庭院里,灑滿濕潤而寂然的落葉。沿著學(xué)生公寓門前的石徑,穿過施伯林咖啡館,在白天鵝餐廳附近,我找到歌德的家。
歌德的故居,是一幢兩層的巴洛克風(fēng)格的小樓。歷經(jīng) 200多年的世事滄桑,樓房依舊保持著整潔和優(yōu)雅。家具是按歌德生前習(xí)慣擺放的,一副井然有序的模樣。10多個不同的房間,被涂成不同的顏色。色彩的選擇,是歌德親自授意的,歌德對色彩學(xué)和美學(xué)非常有研究。
寬敞明亮的起居室,地板和桌椅被擦拭得纖塵不染,一臺光亮如新的三角鋼琴放在十分醒目的位置。歌德常在這里與來自德國和歐洲各國的作家、詩人以及戲劇家朋友聊天,空氣中似乎回蕩著他爽朗的笑聲和悠揚的琴聲。臥室的窗簾潔白如新,窗臺和櫥柜上放置著幾只花瓶,鮮艷的玫瑰吐露著芬芳,那是他一生追求浪漫的象征。
歌德的書房,稱得上是一座小型圖書館。一排排厚重高大的書架,泛著暗黑的色澤,上面排滿他生前讀過的書籍和當(dāng)時出版的他撰寫的作品。書很舊了,封面和紙頁呈現(xiàn)出黃褐色,帶著歲月逝去的痕跡。參觀者沒人去動那些珍貴的書籍,只怕手一碰就會讓它們變成碎片。
書房的桌子上,有歌德曾經(jīng)用過的紙和筆。黃漆軟面的木椅上,留著歌德尚存的體溫。無數(shù)個星光閃爍的夜晚,歌德坐在這里沉思默想,著書立說,最終成為德國文學(xué)史上永垂英名的圣人。
在書房的一角,有一摞摞書稿,這是歌德浩繁書稿中的一小部分。歌德一生著作頗豐,僅魏瑪版的《浮士德》就有143集卷,傾注了他60年的心血。這部巨著是歌德思想和藝術(shù)探索的結(jié)晶,是與荷馬的史詩、莎士比亞的戲劇相媲美的偉大詩篇。歌德對文學(xué)藝術(shù)的執(zhí)著,和浮士德的經(jīng)歷有許多相似之處,從這一點來看,浮士德的經(jīng)歷,便是歌德一生的寫照。
《少年維特之煩惱》在過去兩個世紀里始終熱銷不衰。盡管它算不上一部偉大作品,卻激蕩著全世界無以計數(shù)的青年的心。我也像少年維特一樣,在剛到德國時有很多煩惱。這些煩惱是幾乎每一個漂泊海外的學(xué)子都會遭遇到的。我以歌德頑強的毅力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堅持就是勝利。
歌德和席勒的友誼,像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般的和諧親密。兩人在魏瑪?shù)谝淮我娒?,就圍繞人生及創(chuàng)作,談了整整14天,后來他們分住兩地,一直書信不斷。歌德晚年在這座房子里,將這些書信整理編纂成一部經(jīng)典之作——《席勒與歌德通信集》。
除了文學(xué),歌德還致力于自然科學(xué)方面的研究,他編寫的多部自然科學(xué)論著,顯示了他的淵博學(xué)識。歌德精通英語、法語、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他讀過不少德譯本的中國小說,如《好逑傳》、《五臺山下的魯智深》,對中國古老燦爛的文化懷有真誠的敬意。1827年他與助手的一次談話中,這樣評價心目中的中國人:“那些人幾乎和我們有著同樣的思想、行為和感情,我們不久就覺得和他們是同類人,只不過在他們那里,一切都來得更加明朗、純潔,也更符合道德?!?/p>
在德意志豐饒的土地上,歌德是一顆多情的種子。無論是法蘭克福、萊比錫、斯特拉斯堡,還是魏瑪,都生長著他的愛情之樹。歌德家的樓后,有一條長滿野花的小路。從這條小路往下走去,可以走到夏綠蒂住過的房子。在長達10年的時光里,歌德幾乎每天從這條路上經(jīng)過,懷著一顆少年維特之心,去和有夫之婦夏綠蒂約會。他寫給她的情書竟有1500多封。而另一位叫克里斯蒂安娜的女子,也是歌德在魏瑪深愛的人,他愛她如癡如狂,甚至同居了好幾年。盡管戀愛無數(shù),但在飽嘗愛情的甜酸苦辣之后,歌德還是放棄了情愛的糾葛,選擇了平淡理性的生活。
歌德家的后院爬滿青翠的綠藤。綠藤環(huán)繞之中,有一座歌德的銅雕頭像。銅像上,歌德一雙睿智的眼睛,久久凝望著自己的家。歌德的身骨,埋葬在魏瑪?shù)睦瞎估?,他的陵墓建造得如同精致的房子,周圍樹木扶疏,四季鮮花盛開。
在魏瑪,歌德如同空氣,無處不在。國家大劇院門前,豎立著歌德和席勒的巨型雕像。施伯林咖啡館里,掛著歌德當(dāng)年喝咖啡時的畫像。白天鵝餐廳是歌德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那里有他坐過的木椅。魏瑪?shù)母璧聦W(xué)院,學(xué)生們瑯瑯詠頌著他的詩篇。大大小小的書店,陳列著歌德不同版本的書籍。林林總總的旅游商店,出售各種歌德的紀念品。連郵票和車票上,也帶著歌德不朽的身影……
歌德是德國人的驕傲,是魏瑪人的光榮,國家和市政府每年劃撥??睿糜诟璧鹿示蛹捌渌z址的修繕。古典完美的魏瑪小城,凝聚著人們對歌德深深的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