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腐敗”,就是看起來不像是腐敗、或不被認為是腐敗的腐敗。讀起來拗口,可現實生活中確有這樣一些官員,面對來勢強勁的廉政風暴,他們變換招數,其“應對”手段也日漸多樣化。有的官員在職時不伸手,但處處留“人情”,離職后四處伸手索回報,美其名曰“換手摳背”;有的人不是赤裸裸地接受金錢、物質賄賂,而是熱衷于收藏字畫、古玩;有的人熱衷于游山玩水,熱衷于玩高爾夫……費用嘛,當然是別人出。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非典型腐敗”的“層出不窮”,既表明在黨和政府反腐敗的震懾下,一些腐敗分子不得不有所收斂,改弦易轍,又表明根除腐敗現象的艱巨性、復雜性?!胺堑湫透瘮 迸c“典型腐敗”現象相比,其行為雖然“不像”腐敗,或不被認為是腐敗,但究其本質來說,仍然是腐敗,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因此,面對“非典型腐敗”的種種花招,我們一定要隨時睜大眼睛,不被“浮云”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