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是在互聯網和現代通信等技術條件下產生的新型文學樣式。目前,人們對網絡文學的看法還不一致,但是已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和廣泛關注。中國網絡文學產生于上世紀末,目前還處于粗放和無序的初始化時期。我們認為,在不遠的將來,它必將超越傳統(tǒng)文學,取得主流文學的地位。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它將歷經初期、形成和成熟三個階段,最終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一、初期階段
首先,這是一個傳統(tǒng)媒體向網絡傳媒革命的時期。沒有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就不會有網絡文學,所以網絡信息技術必須要先行開路?;ヂ摼W通信技術等現代傳媒在中國的歷史才短短十幾年的時間,無論是技術建設還是使用普及情況,都還處于非常幼稚的起步階段,還遠遠達不到網絡文學的需求,必須進行一場由傳統(tǒng)到現代的媒體革命。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所所長歐陽友權因此認為:中國網絡文學目前正處在其媒體革命時期。其次,在這個時期,傳統(tǒng)文學與網絡開始結合。由于純粹意義上的網絡文學還沒有成形,大量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便先期走上網絡。如文學城、黃金書庫、大唐中文書庫、木子書庫、亦凡書庫、清韻書院等訪問量都居高不下。這些傳統(tǒng)文學作品填補了由于網絡文學還沒有生成的空缺,成為網絡文學繁榮前的預演。再次,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正在孕育萌芽。目前,互聯網上的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和個人文學主頁,比如榕樹下、紅袖添香等家喻戶曉;搜狐上文學的個人主頁遠遠多于其他類別的個人主頁,以其中的詩歌為例,有人統(tǒng)計,至少有100萬人。此外,手機文學寫作和網上文學論壇也正在迅速發(fā)展。
二、形成階段
當網絡文學完成了第一個階段的準備醞釀后,就進入了第二個時期——形成階段。在這個時期,網絡文學將依托基本完備的網絡通信技術系統(tǒng)和網絡寫作實踐而基本定型,成為迥異于傳統(tǒng)文學的新型文學形態(tài)。其基本特征如下。
文學作品在互聯網和手機通信等在線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和傳播:網絡文學時代,寫作工具是電腦鍵盤和手機按鍵,場所是坐在電腦桌前或利用手機通信等在線進行,作品在線發(fā)布交流。作品的超文本和多媒體性:在這個階段,網絡文學一改單一文本呈現的方式,在一部作品之外,有大量與之相關聯的材料,讀者只要輕輕地點擊鼠標就可以取之不盡、覽之不竭。它還可以與多媒體技術相聯系,只要讀者喜歡,隨時可以鏈接調用,從而獲得新奇化、形象化的閱讀效果。文學活動的交互性:在傳統(tǒng)文學時代,作者、編者和讀者三方,并不存在共時互動的關聯性,三者之間的聯系沒有什么平等和效率可言。網絡文學的參與者各方,則一開始就在一個起點和平面上。一篇網絡作品剛剛在線完成,甚至尚未完成,網絡編輯就會在線作出選擇。讀者也會馬上以各種方式直接進行相關評說交流。文學消費的快餐化:網絡文學時代,由于技術的高效性,生活的快節(jié)奏,人們思維方式的趨時性,使得網絡文學作品的生產將出現快速化、批量化的特征。大眾化消費品:從作品的寫作,到傳播接受,再到鑒賞評論,基本上取決于網民和公眾的取向,取決于市場的需求和時尚趨勢。文學已經從神壇上走下來,回歸到其社會性和平民化的本質。
當然,網絡文學還有很多特征,有些特征現在還無法推測。當網絡文學的基本特征出現后,也就是網絡文學的定型化完成后,文學的基本功能也會表現出根本性的變化。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三大功能——審美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也將退居次要地位,娛樂功能、消遣功能、宣泄功能將成為文學的主要功能。
三、成熟階段
當網絡文學的地位已經確立,全新的文學形態(tài)定型后,就開始了它的第三個時期:成熟階段。其表現特征如下。
網絡通信設施和技術使用普及化:在網絡文學時代,社會成員人人平等,物質水平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人們有能力享用電腦等現代高科技成果,有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和機會。技術的普及給文學帶來了新的廣闊的寫作空間、隨心所欲發(fā)表的空間和自由閱讀的空間。各種文學網站成為主流文學媒體:傳統(tǒng)文學的載體,如印刷圖書、期刊等已經落后于社會的快節(jié)奏和人們普遍的獵奇心理,而網絡文學以其快捷性、大容量、多媒體式的個性特征,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要和感官需求。許多風格不同的文學網站,可供人們自由地選擇和徜徉。文學的創(chuàng)作以大眾為主:在這個時期,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將以普通作者為主,專業(yè)作家主持文壇的時代將成為過去。數目龐大的作者隊伍將服務于不同的文學網站獲取報酬,或不計得失即興創(chuàng)作發(fā)泄情緒。經營者為了商業(yè)利益,會推出自己的明星作家,也會向公眾作者敞開大門,提供自由發(fā)表的園地。網絡作家和作者們將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網站里進行銷售,而更多的作者則只是匆匆過客,他們的作品除了自己,很可能就沒有第二個人看到過。文學作品快餐化: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大多是一次性的,人們或者就像在街頭的快餐店里進餐那樣,只有幾分鐘的回味后,就漸漸淡忘了,到了下次就餐時,會尋找更新的目標。當然也會有經典作品出現,但仍然阻擋不了無窮無盡的流行風的頻吹,會很快進入到讀者或網站的珍藏版里的。文學評論也迥異于過去:大眾將是主要的評論家,作品的優(yōu)劣取決于網民的點擊率和網站設立的投票箱。文學評論將回歸主體,而這個主體就是廣大的網絡參與者,權威的文學評論將是文學消費者集體的聲音,文學和商品一樣,大眾的認可將是判斷其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