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術研究中廣為提倡學科交叉和滲透,這為學科或專業(yè)跨上一個新臺階、進入一個新的研究視點、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F(xiàn)代社會分工細化,專業(yè)界限清晰,逐漸構筑了學問、學者的隔閡和交流的困難,使專業(yè)研究似深山中的峽谷沿縱深方向發(fā)展,而缺乏橫向的拓展。事實上,不少有識之士已對此現(xiàn)象保持著警覺。
周耀林博士便是其中之一。他憑借自身的知識結構、研究基礎和敏銳的學術目光.早些年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跨學科研究,提出了“大保護”的學術觀點,主張“走‘大保護’的道路”[1]。在此研究領域.他一發(fā)不可收拾。憑借巨大的興趣,投入大量精力,作者搜集了豐富的國內外研究資料.跟蹤學科的發(fā)展動向,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先后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雜志上發(fā)表多篇與此相關的論文。其中,由他撰寫的《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檔案遺產保護策略研究》、《論現(xiàn)代檔案保護技術學研究的基點》不僅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檔案學》轉載,而且在行內也引發(fā)了一些討論,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在新近出版的《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一書中,他成功地將遺產科學、保護技術科學、復雜科學、管理科學等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初步構建了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2]。這是其跨學科深入研究的代表作,是他多年來學術研究的積累、沉淀、總結及繼續(xù)。
周耀林是勇敢的探險者之一,在知識與研究的海洋中義無反顧地搏擊著,走向前沿?!犊梢苿游幕z產保護策略》一書源自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凝結著他太多的汗水、智慧、辛酸和收獲的快樂。我欣喜地看到,作者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已從局部走向系統(tǒng),從單學科到多學科,從國內走向國外,從微觀到宏觀,將管理與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一次新嘗試、新突破。
《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一書的價值主要在于系統(tǒng)總結國內外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經驗,將文物、檔案和圖書的保護三大領域整合成一大系統(tǒng),在“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同一平臺進行研究,并將其發(fā)展的共性、特點及保護策略以全新的視覺展現(xiàn)給讀者。全書圍繞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這一主線,以保護系統(tǒng)的復雜性為切入點,通過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從宏觀和微觀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得出了科學的、合理的結論,這是本書的另一較為明顯的特色。
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的研究是國內外的新課題,是一個難度較大的選題,在現(xiàn)有的文物、檔案、圖書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和理論框架中都無法全面解釋和透徹分析。解決這一問題既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從大的方面講,這個課題既沒有脫離管理學的范疇,卻又游離于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之外。既然遺產作為長期保存的對象,管理則占據(jù)重要作用,管理學中的理論、方法、視角和觀點必然有多用之處。作者面對繁雜的資料,合理取舍,科學應用,較為嫻熟地將其搜集的大量資料應用在分析中,得出的結論便有了穩(wěn)定的根基。
正因為作者在跨學科研究方面的努力,《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一書具有不少創(chuàng)新的內容。例如,可移動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界定、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系統(tǒng)復雜性的分析、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動態(tài)推進模式的建立、層次分析法的運用、流程型保護小組的組建等等理論與實踐方面,都是本學科以往的學術論著中沒有涉及的。
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的研究是檔案、圖書、文物等領域研究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本書只是作者一段時間研究結果的總結,新的、深層面問題又不斷出現(xiàn),作者似乎早已意識,并做好一切準備。我期待著作者能夠沿著這個新的突破口深入研究下去,不斷將新成果奉獻給廣大的讀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