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信摘:
我17歲的兒子近來總是愁眉苦臉。那天我忍不住問他怎么啦,沒想到他冒出一句:“失戀了,別煩我!”接著嗚嗚地哭起來。
我和他爸都愣了,我心里更是咯噔一下。前兩天還聽單位的同事說,他女兒所在的中學有個女孩退學了,是因為懷孕。大家就此事議論了好半天,據(jù)說讓女孩懷孕的是同班的一個男孩,只是女孩死活不肯說是誰,也沒有男孩子站出來。
平時也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報道,現(xiàn)在的孩子如何不懂生理衛(wèi)生和性知識,十幾歲的女生去醫(yī)院墮胎,把小孩生在廁所里,等等,不免捏了一把冷汗。
原以為兒子是個男孩,這方面不用太過操心,平時兒子成長中的一些生理問題,也知道讓他爸去提點,可兒子心理上的波動我們從未關注過?,F(xiàn)在要不是從兒子嘴里說出,我還沒當回事呢。孩子他爸說了幾句讓兒子趕緊好好學習,別想那些亂七八糟事的話,可兒子跟本不聽。
這些天我老在想著這事,越想越后怕,到單位請教那些老大姐,有的說,這是正?,F(xiàn)象,放手任其自然發(fā)展,一陣子也就過去了;有的說,因為早戀影響成績的孩子多了,可不敢拿前途當兒戲。我左右為難。兒子正上高二,正是高考的關鍵時期,我到底該怎么辦?
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就這么早熟呢?現(xiàn)在做家長的真是如履薄冰,問題會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讓你措手不及。
張女士:
多數(shù)父母認為,“戀情”、“愛情”之類的體驗,只能發(fā)生在成年男女之間。因此,“失戀”的痛苦,當與少男少女無關。其實不然,由于每個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早晚不同,健康狀況不同,生活機遇不同,接受外界刺激的承受情況也不同,究竟在何時何地萌生“戀情”,絕對是因人而異的。古今中外,“青梅竹馬”的愛情乃至婚姻都不罕見。
少男少女的“戀”、“愛”,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處理得當,都不是壞事,反而有助于增強自信、學習理解,還能鍛煉意志,培育人格。但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失望與痛苦,甚至毀掉健康,影響前程。
那么,孩子駕馭青春之戀的能力,是否與生俱來的呢?當然不是,這種能力與其他能力一樣,都是從父母和老師那里學習來的。然而,父母和老師既然根本不認為孩子有“戀”和“愛”這回事兒,就當然不會正視孩子的失戀痛苦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中學生乃至小學生因“失戀”而發(fā)生的意外事件,就頻頻見諸報端。其實,要預防孩子青春之戀出現(xiàn)意外,不能等到孩子“出軌”或“失戀”時再去救火,而是要預先告訴孩子關于友情、愛情、婚姻及性健康等各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孩子科學理性和為自己、為他人負責任的心理品質。
春天播下愛的種子,秋天未必一定有收成。為了預防青春期的孩子過早陷入失戀的痛苦不能自拔,甚至釀成某種悲劇,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預先知曉,無論是多么真誠、多么濃烈的愛情,都可能有三種結果:一是幸福地永久結合;二是友好地或痛苦地半途分手;三是有情人難成眷屬。據(jù)幾所大學團委的粗略統(tǒng)計,大學生談戀愛最終達到結婚的,不到戀愛擇偶者的20%。那么中學生呢,肯定幾率更低。告訴孩子們這種現(xiàn)實,是為了讓他們在愛情路上做到“一顆紅心,多種準備”,增強對“失戀”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防意外事件發(fā)生。
當父母觀察到孩子開始與異性朋友親密交往時,就應當在理解和接納的同時,告訴孩子愛要經(jīng)歷播種、耕耘、收獲幾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都需要投入心血和汗水。在收獲愛的成果之前,漫長的歲月需要負起耕耘、培育的責任,否則愛便沒有收成。培育愛的成果,就是充實知識,完善人格,使自己走向成熟的過程。一個不成熟的人是無法收獲成熟愛情的。
但當孩子表現(xiàn)出因失戀而苦惱時,父母的關懷、理解、勸慰是極其重要的。此時還要注意陪伴孩子參加各種娛樂休閑活動,轉移其注意力,防止他們閉門思痛,獨自咀嚼苦果。如果父母或其他親人以冷漠、斥責、羞辱等等態(tài)度對待“失戀”中的孩子,就會猶如“雪上加霜”,因為此時孩子承擔的壓力已經(jīng)很大了,會使孩子本來脆弱的感情更易崩潰,從而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后果。
您的朋友: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