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佳節(jié)一到,營養(yǎng)學家的好意勸誡便會不絕于耳。正月十五又來了,將遭詬病的自然就是元宵和湯圓了——它們含糖多且不好消化,不僅糖尿病人、消化不良者與老年人該少吃或不吃,就連關注健康的人們也該管好自己的嘴巴。
元宵承載著中華民族兩千年的飲食文明,一年一度地給人們帶來團圓美滿之意,吃不吃元宵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給這種傳統(tǒng)美食一個科學公正的說法。
元宵的制作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將多種餡料在糯米粉中搖裹,越滾越大,越滾越圓,那情景就好像是滾迷你雪球。不管如何花樣翻新,元宵餡離不開糖,再添以各種果仁、果料。搖好的元宵多數(shù)人喜歡煮食,也可以油炸或蒸熟,都很美味。
湯圓與元宵是不同的,區(qū)別在于做法上:元宵是搖出來的,而湯圓是包出來的。說“搖”一點都不夸張,因為有一個大概直徑1米多的鐵器,像個大盤子似的,豎起來搖啊搖,元宵就在里面慢慢地孕育出來了,而湯圓是以糯米面搟皮兒包的,所以皮較薄、較軟的。此外,湯圓的味道可咸可甜,餡料可葷可素,故而營養(yǎng)特點不盡一致。
若論營養(yǎng),元宵主要含碳水化物(包括淀粉和單糖),也含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適合作為主食的補充。比較二者能量,4粒元宵約等于1小碗米飯。為保證能量的平衡,吃元宵的時候可相應減一減主食量。
然而,將元宵視同米飯、饅頭又是不對的,糯米糯性強,餡料甜度高,它更適合作為餐后的甜點,人們該淺嘗輒止。
營養(yǎng)美食自己做
百種風味的湯圓或元宵都可以輕易買到,然而哪怕是出身名店,也難讓人感覺新鮮,我們不妨自己動手來做一做,不僅享受了過程,更可以將營養(yǎng)牢牢抓在手中。
翠衣湯圓 精瘦肉作餡,點綴青菜葉、胡蘿卜,和餡的要點是順著一個方向用力攪,湯圓粉以菜汁和好、捏成圓皮,裹上適量餡料,團好。這樣的湯圓特別適合糖尿病人享用。
低脂芝麻湯圓 黑芝麻、核桃搗碎,果丹皮切碎,再添加面粉、油脂與白糖和餡,湯圓粉和好,做皮。傳統(tǒng)的芝麻湯圓要在餡料中添加很多豬油,在自己制作時可以很好地控制用量,果丹皮調味又解膩。這款湯圓送給酷愛甜食而又體型豐滿的朋友,也適合老人和孩子。
哪些人不宜吃元宵
佳節(jié)將至,擁有健康的人沒必要以種種借口拒絕元宵帶來的美味和美意,身患疾病的人則不然。
消化不良、胃腸動力異??梢员憩F(xiàn)為食欲不振、反酸、燒心、經常腹瀉或便秘,對于這樣的朋友,元宵黏滯,不好消化,我們是不敢推薦的。不過,當家人圍坐在一起,您不妨分享一碗熱熱的元宵湯,鍋中那兩粒不小心煮破的元宵,剛好可以給您增添一點兒甜香。
普通的元宵也不適合血糖異常的朋友。變通的方法不是沒有,超市的無糖元宵,或是自制的南味肉餡湯圓,都可以嘗一嘗,不過,需要遵守同類食物等量互換原則,來保證能量平衡,才不會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