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詩歌是最具靈性的文字。因為在凝固的詩句背后總是潛藏著某個瞬間。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中,我近乎固執(zhí)地偏愛王維,或許就因為,王維文字背后的瞬間別有風(fēng)韻。它們帶著融注的情感,穿越千年的風(fēng)塵,與我心靈相遇相契。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小時候讀唐詩,總覺得這句詩還沒有說透。漸漸長大,終于在淺近的文字背后捕捉到了王維一個欲說還休的瞬間——謫居他鄉(xiāng),親朋別離,山水迢迢,杳無音訊。一日,偶遇一位故鄉(xiāng)人,想打聽親人近況的心情分外急切,然而一旦鄉(xiāng)音臨近,又恐家有變故,一瞬間,王維遲疑了:“不知道……不知道……我家窗前的梅花開了沒有?”這個心憂情怯的瞬間,難道不是詩人思鄉(xiāng)思親之情至真至深的體現(xiàn)?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勸人的言語也是那樣溫暖和動情,它穿越歷史的阻隔而一如當(dāng)初輕輕地回響在我耳畔。我看到了王維送別的瞬間——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點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了酒壺。再來一杯吧,陽關(guān)之外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暢談的老朋友了。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卻一飲而盡的。
這便是王維的瀟灑風(fēng)范,他不會灑淚悲嘆,執(zhí)袂勸阻,他的目光放得很遠(yuǎn),他的人生道路鋪展得很廣。
然而,大唐盛世如花繁華終究擺脫不了一朝變亂笙歌盡逝的悲劇。王維,這個曾經(jīng)“系馬高樓垂柳邊”的倜儻少年面對長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煙慷慨悲歌,在漁陽鼓聲凝碧池頭感嘆身世無常。朱顏褪卻,煙花落盡,王維走得倦了。不求柳暗花明的轉(zhuǎn)機,他只是往那里輕輕一坐,深山里一朵花的開落反而牽動著他最敏銳的神經(jīng)——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此中的瞬間,是從容泰然的瞬間。當(dāng)歲月鉛華洗盡,當(dāng)心湖波瀾不驚,王維,他就像一位老花匠,在品味著繁花的溫婉和自信。
……
王維的瞬間有時是婉妙的,如女子低首斂眉的舞姿;王維的瞬間有時又是強大的,如水墨山川間的屏風(fēng),舉重若輕,拒絕浮華和紛擾。
真正讓我心動的,更是那“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和灑脫,讓所有的絢麗都成了天空的清澈和水色的溫柔。王維那瞬間的凝眸在我們動如參商的生命星座里籠上了一層淡淡的光芒,使本如流星般飄逝的歲月也有了一種別樣的意義。
夜幕已經(jīng)落下,隔著蒼茫的時空,我隱隱覺得,就是這樣的夜晚,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如果可能,我想做王維身邊的一個女侍,坐在他的腳邊,素衣,黑發(fā),干凈的額頭與眼神,并堅持不發(fā)一語。在月光和竹影的變幻中,在琴聲和簫聲的對接中,我細(xì)若游絲般,感受著這個男子內(nèi)心的靜氣與激情。
[漢語言05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