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各式各樣的房子,但朋友老黃的house(單體別墅)卻讓我覺得最具美國特色。他的家在加州南部一個頗大的住宅區(qū)里。小區(qū)有大門,要在門口按密碼才能進入。小區(qū)主干道旁,就坐落著一幢幢房子,絕大多數(shù)是平房。房子之間,間距相當寬敞。老黃戲說,這樣的小區(qū),平時是看到狗比看到人的機會多得多。
有花園游泳池的大house
老黃的家是平房。車房前面是前庭院,可以停放車輛,旁邊支了個籃球架給孩子打球玩。進門,室內都鋪著地毯,實用面積300平方米。寬敞的客廳,落地玻璃門外面,是后庭院,老黃在這里建造了一個游泳池。游泳池靠近客廳的一邊,擺放著幾張沙灘躺椅和太陽傘。池的左端,有一個小小的房子,那是中式廚房,里面可以進行各種“有煙”烹調,包括明火燒烤和煎炒。
客廳擺放著16:9的大背投電視機,沙發(fā)區(qū)的一側,有一張長餐桌,算西式餐廳,這是平常吃飯的地方。餐桌一頭靠墻壁處,是開放式的廚房、電冰箱、食物櫥。沙發(fā)區(qū)的另一側,有一個房間,里面擺放著一個大圓桌和椅子,這才是“真正”的餐廳,可以“正式”招待客人用餐。房間里擺圓臺面,女主人很活躍,常常叫朋友來打麻將開派對。我想,也許因為住房太寬敞,所以要分別設這么多不同的“餐廳”,然后再因為有了這么多餐廳而開派對。
老黃家的后庭院都種了花和觀賞植物。每一株花草的旁邊,都布置有自動噴淋頭。設置好時間,就可以定時自動噴淋,毋需人工澆灌,只管觀賞就是。這樣的“造園”,好處是不必打理,離開幾個月家中無人也不要緊。不過,似乎也有缺點:一旦定下來都種些什么植物,就不好改變。這就好比我們辦公室的分區(qū)和隔斷,要改變的話,牽涉到各種布線,即便不怕花錢,麻煩也不小。
我問老黃,一樣建造房子,為什么不造兩層呢?老黃說:你瞧,一層的地方,已經(jīng)足夠富余的了。造兩層,空置無用不說,裝潢擺設倒要增加好大一筆預算。所以,你在這里看到的房子,都是一層的居多,也沒有地下室。
House比較能代表美國
這種房屋,美國叫house,國內叫單體別墅。在美國擁有這樣住宅的,是否算達到中產(chǎn)階級?我不知道,大概總可以算美國的“小康”吧?在美國期間,我還在townho-use(聯(lián)體別墅)和apartment(公寓)住過。只是覺得,在廣袤的美國大地上,似乎還是這種house比較有代表性。而且,我第一次看到真實的美國房舍,就是這種house,有點“先入為主”,所以印象也比較深。house和townhouse本質差不多,主要區(qū)別是院子的大小。apartment是公寓房子,多半是流動人口和單身者住的地方,美國人主要還是住house。
住house的應該是些喜歡動手做東西的人,很多美國人喜歡DIY(自己動手),大至重新裝修房子,小到在后園種點菜做個園景什么的。做園景用的東西都可以在一些專門商店買到。做好園景的房子和沒有做過的房子差價很大,很多美國人就買那些做得不好的房子,然后自己做,過幾年再賣掉,賺那十幾萬美元的差價,有人甚至以此營生。還有專門的電視頻道教人怎么做各種小東西的。經(jīng)??吹矫绹说暮蠡▓@或車庫里放著各種半成品,這也是美國人的一種生活樂趣。
在美國,因為地大,所以地價也便宜一點。但獨立的house多大,各地有地方法規(guī)規(guī)定,大致在半英畝到一英畝,也就是中國的四畝到八畝地上,安排自己的家。所以,造房子時弄個前院(專門給路上的人看),有個后院(自己待,小孩玩,或者弄個泳池),一般建個一層或兩層,或者是一層半,這樣的房子在城市小區(qū)里很常見。
中國的house,我也在鄉(xiāng)下住過,除了做工粗糙點外,別的倒不輸美國的,還有雞鴨豬啊什么的在房間里亂走,倒也熱鬧。但是致命的弱點是交通不便,去哪里都要先走上老半天路。我想以后我有孩子的話,還是會選擇住一個有很大后院的house,還要帶游泳池的那種,小孩子們就可以在院子里跑呀跑地就長大了,就像我們小的時候住在平房大院一樣。
建房子就兩三個工人
現(xiàn)在美國的建筑工地上,工人至少一半以上是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人,就像我國的建筑工地上多是農(nóng)民工一樣。我一有機會就愛看老墨們蓋房子。他們開著錄音機放熱情的拉丁音樂,互相之間哇啦哇啦地說西班牙語。美國的建筑工地有十來個人那就是很大的了。蓋一幢房子,通常就是三兩個人干活。手動工具都是工人自己帶,電動風動工具是老板的,大型的推土機挖掘機等是租賃的。材料是修到什么時候,需要什么現(xiàn)買,所以沒有國內工地上堆積如山的材料。
從結構上說,美國房子內里都是一個木頭籠子。垂直方向是2X4寸的木條,水平方向是2X10寸或者12寸的木條垂直放。每隔16英寸一根,完全和一個鳥籠一樣。然后,外墻是板條的,或者磚(那是高級的),貼在這個木頭籠子上。內墻是紙面石膏板,或者部分護壁板。當中是隔熱的玻璃纖維。這也就是為什么每次龍卷風一刮,就會出現(xiàn)電視上看到的殘垣遍地的景象。
在國內蓋房子,是需要手藝的,比如門窗制作安裝。美國已經(jīng)沒有手藝木工了,主要原因是材料的規(guī)范化,建筑材料尺寸是統(tǒng)一的。尺寸用英制,比如室內高度,大多是八尺,你買的木頭,紙面石膏板,也都是八尺,籠子的木檔16寸一根,三檔就是四尺。所有材料,一直到家具,比如冰箱洗碗機之類,你不用擔心尺寸,照一般規(guī)范做,到時候放進去正好。門和窗都是工廠做好,雙層玻璃密封,連門框窗框一起給你的。你只要在木籠子上留好尺寸合適的洞,放進去,校好水平,釘死就可以了。
大工程小裝修統(tǒng)統(tǒng)DIY
建房時墻壁比較繁瑣,中間的玻璃纖維墊子一定要嚴密,太緊或者太松,都要影響隔熱和取暖效果,關系到冬天的取暖費用。室內裝修比較簡單,材料都是按尺寸訂制的。比如地面的地磚、地板、地毯,花樣千變萬化,其實照著說明書,買來材料,都可以自己做。雙車庫的15尺寬車庫門,只要花500元買來,照著說明書,一個周末也就裝好了。
還有一些奢侈品,如沖浪按摩浴缸、桑拿房,這些東西都有成品賣,買回來自己安裝或者叫人安裝就是。桑拿房其實基本也就是一個大電爐放在杉木小屋子里而已。美國人住宅的配電都比較大,留有足夠余地。
美國一切講究規(guī)范,比如他們室內溜墻根每八尺要有一個電插頭,這很管用。又比如廁所和室外平臺上必須用另一種插座,否則通不過檢查。美國的建筑材料商店,一到周末就免費教人工藝制作,一次一兩小時,從工具、輔料到材料,一一開講,還有機會親自動手試操作。我認識一對夫妻,自己開飯店,準備自己動手給飯店裝修廁所,就在建材商店上完課,然后當場買了材料工具,回去就開始干活了。
美國人有一個概念我想挺好的:任何好的東西,都應該讓普通人能夠享受得上,才算是個好東西。比如福特造T型汽車、電話、無線電、電視、洗衣機、洗碗機、電腦、照相機,當然,還包括我們許多中國老百姓為之奮斗一輩子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