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的日子又近了,似乎是聽到了出發(fā)的鼓點(diǎn),各地的人們懷惴著不同的夢(mèng)想,向不同的地方一一出發(fā)、出發(fā)。
住在山中的人去海邊。那海天交接的奇景,那一輪在海邊升起的朝陽和明月,以及那轟鳴的濤聲和白沙連連的海灘是那樣深深地記憶于腦中。這種記憶,來自于《外婆的澎湖灣》的歌聲,來自于打小讀的冰心著作,來自于“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鄰”的詩篇……這種記憶,一遍遍在腦海中深化,不由得登上列車,向海的那邊出發(fā)。
住在城市的人去看山。山的四季富于變化,春有桃花、秋有碩果、冬有冰雪。山上有相思的紅葉,山上有可朝拜的寺廟,山上也許有人面桃花的姑娘。對(duì)山的向往,來源于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疑是瀑布掛前川”,來源于香山紅葉,來源于泰山挑夫,來源于日勝一日對(duì)擁擠城市的厭惡、對(duì)青山綠水的渴望。
住在南方的人往西走。西邊連綿的沙丘,三千年不倒的胡楊木,火辣辣的信天游……對(duì)西邊的想念,來自于情歌王子洛賓先生不絕的歌聲,來自于王宏偉的《西部放?!罚瑏碜杂谶h(yuǎn)古的“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也許還來自于英雄余純順的召喚和月亮湖的傳說。
住在北方的人往南走。對(duì)南方的盼望,來于晏殊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來于秦淮河的漿聲,魯迅筆下的烏篷船,來于對(duì)嫵媚的江南水的向往和曾經(jīng)想做一名文人騷客卻因事事煩惱終不如愿的心緒。且不如去看一看寧波的“天一閣”藏書樓,探一探一代文人魯迅的故居,品一品西湖的龍井,或臥一臥孤山的青草地,走一走周莊的石板路……
且走且遠(yuǎn),今年我要去何方,打點(diǎn)好行李,我要去海的南方,那里有海鷗逐船,海浪聲聲,那里還有我的好友,我已十年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