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我們自己吃出來的都市病狀、精神壓力,也可以由我們自己把它們徹底“吃掉”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被奉為真理。
2006年的春節(jié)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肉厚油肥的雞鴨魚肉、酒氣沖天的推杯換盞。七天假期里,早餐推遲到白天九十點鐘開始,晚餐移后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結(jié)束,中國大街小巷的飯館倒是熱鬧了,不過節(jié)后人們的啤酒肚更大了,上班時的精神也減了。
春節(jié)是中國人第一大傳統(tǒng)喜慶節(jié)日,親朋好友相聚在飯桌上,天經(jīng)地義。即使進食無節(jié),短短七天還不至于影響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健康。然而,那剩下的三百五十八天的一天三餐,可就要天天精心,日日在意了。各種我們自己吃出來的都市病狀、精神壓力,也可以由我們自己把它們徹底“吃掉”。
陽光下的早餐
一天之計在于晨。早餐吃得好不好,和一天的精氣神兒密切相關(guān)。忙碌的都市人往往會從忽略早餐開始一天的不良飲食循環(huán)。英語中對白領(lǐng)的早餐有個形象的比喻:ON THE GO,意思是在路上匆匆解決。殊不知這樣的早餐不僅毫無趣味,還對身體和精神的健康副作用多多。
理想的早餐應(yīng)該是在陽光下的快樂享受。清晨起床后,可以適當(dāng)做些戶外運動,讓大自然的鳥語花香和新鮮空氣刺激一下味蕾,然后回家動手打理一味健康簡單的早餐。營養(yǎng)專家的建議是:早餐要富含水分和營養(yǎng),例如牛奶、豆?jié){、粥,是必不可少的。還要有適量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例如雞蛋、豆制品、瘦肉、花生等,這樣不但可使食物在胃里停留較久,還能使人整個上午精力充沛,不讓壓力輕易近身。另外再加上一點新鮮水果和蔬菜,一份清新爽口又營養(yǎng)全面的早餐就可以端上飯桌了。
承上啟下的午餐
午餐從不像早餐一樣容易被人忘記,一個人即使不吃早餐,中午胃部傳來的饑餓感肯定會提醒主人進食。每到工作日的中午十二點,一棟棟高層商業(yè)樓里,總會涌出大群西裝革履、窄裙高跟鞋的上班族男女出來覓食。如果早餐沒有吃好甚至沒有吃,饑腸轆轆之下,可就不再多想午餐怎么吃更好了。這時盒飯以其方便價廉占據(jù)了人們午餐桌的一大部分,剩下的也是與之沒有多大差別的自助餐、食堂、快餐店。這些地方提供的午餐中多是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饅頭、米飯、豬肉,或者炸薯條、漢堡包、炸雞等快餐食品。長期吃它們會降低血液帶氧能力,導(dǎo)致腦部含氧量降低,讓人容易疲倦。 這可不是上班族想要的。
要想下午不犯困,關(guān)鍵是做到“四筷子素菜,一筷子葷菜”。比如新鮮的魚、雞、豆腐、綠色高纖維蔬菜,如辣椒、胡蘿卜、菠菜等。這些來自大自然的賜予物對大腦保持敏銳的思維和清醒起決定性作用,讓人整個下午精神抖擻。
下午的加餐可以吃些菠蘿、橘子、檸檬等含大量維生素的水果,也可以起到消除神經(jīng)系統(tǒng)疲勞,使人精力充沛的作用。
清淡宜人的晚餐
一天三頓,頓頓不可缺,尤其是晚餐,還起著讓一家三口團聚交談的作用。孩子在學(xué)校的趣事要報告給父母聽,夫妻要把一天中的工作分享心得給對方聽。很多家庭還把飯桌端到電視機前面,邊看邊吃。比較起早餐的匆匆忙忙,午餐的狼吞虎咽,晚餐則多了一份溫馨快樂。豐盛愉悅的晚餐暫時解去了人們一天的疲乏壓力,可卻對第二天的慵懶無力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一個因為用餐習(xí)慣不健康而逐漸囤積起體內(nèi)垃圾和精神垃圾的人,往往從前一天晚飯吃得太晚、吃得太多、吃得太葷開始的。第二天的早餐受到前一天的晚餐受到影響,接著傳給午飯和晚飯。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越積越多。
所以,停止不良飲食習(xí)慣,首先要從改善晚餐開始。
早吃晚餐,是指入睡前四小時進餐,晚上八點之后最好不要吃進任何食物;少吃晚餐,是指吃到六分飽即可;素吃晚餐,是指盡量不要吃脂肪含量過高的肉類,以魚肉、蔬菜、水果、谷物的搭配為宜。
解壓食譜
食物作為組成我們身體的基礎(chǔ),是壓力的來源,也是壓力的克星。有意識地選擇一些食物按癥下藥,是解決身體和精神亞健康的好辦法。
感覺壓抑:食用菠菜。一碟菠菜并不能保證成堆的文書工作變得無影無蹤,但菠菜的確含有能使人的頭腦和身體輕松的鎂,以及另一種降壓營養(yǎng):維生素C。
昏昏欲睡:食用雞蛋。雞蛋是熬夜者最好的加餐。它富含膽堿,有助于提高記憶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情緒低沉:食用香蕉。自尊心受挫,意志消沉都會與5-羥色胺水平低有關(guān)。而香蕉含有大量的能產(chǎn)生5-羥色胺的色胺酸。
焦慮失眠:食用燕麥。燕麥富含維生素B,有助于平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你安靜下來,還能緩慢釋放能量,不會出現(xiàn)血糖忽然升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