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與比基尼
□文/羅林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爆炸了原子彈。18天后,一位名叫路易斯·里爾德的法國人推出了胸罩樣式上衣和三角褲泳裝。那天他雇了一名應召女郎做模特,在一個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一周后,比基尼就風靡了歐洲。
1946年之前,比基尼只是一個地名—杜魯門總統(tǒng)批準進行核彈試爆的小島的名稱。那一年上半年,女人只敢穿著立領、平腳的緊緊包裹著身體的“泳衣”到海邊游泳,沙灘景象是烏黑一片。
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島原子彈爆炸后的第18天,法國人路易斯·里爾德于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的泳裝。
這種世界上遮掩身體面積最小的泳衣,通過胸罩護住乳房,背部除繩帶外幾乎全裸,三角褲衩的胯部盡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形式簡便、小巧玲瓏,僅用了不足30英寸的布料,揉成一團后甚至可以裝入一個火柴盒中。
在那之前,泳裝還是保守的,遮蓋著身體的大部分。而里爾德的設計則裸露上腹部的大部分。該泳裝選用的是印有報紙內(nèi)容版塊的面料,精明的設計者暗示著他的大膽設計將會在世界報紙上占有大量版面。由于穿上后近似全裸,故而當時巴黎的許多專業(yè)時裝模特都對這種泳裝望而生畏。
然而,一位名叫米查爾·伯娜蒂妮的脫衣舞女卻勇敢地向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在一家游泳池邊穿上比基尼,讓記者照相。而另一件比基尼則穿在了塑料模特的身上。
比基尼的面世令世界震驚的程度不亞于那一顆原子彈爆炸。別出心裁的里爾德不失時機地利用比基尼島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果斷命名這種兩片三點式泳衣為“比基尼”,從而大發(fā)橫財。
盡管這種新款式引起了很大爭議,它還是在法國受到了“那些點綴了海灘的頑皮姑娘”的歡迎。在早期的轟動平息下來后,作為婦女們在海灘上和游泳時穿的泳裝,比基尼泳裝迅速取代了連體泳裝。
事實上,這套被命名為“比基尼”的泳裝,確實震撼了全世界。地中海沿岸國家視其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而西班牙海岸警衛(wèi)隊則驅(qū)逐穿比基尼泳裝者,美國甚至曾經(jīng)為比基尼抓過人。
澳大利亞設計師保拉·斯塔福德于1952年將比基尼泳裝引入澳大利亞,引起了軒然大波。海灘巡查約翰·莫法特立即就抓了一個穿著保拉設計的短泳裝的模特?!疤塘?!”他一邊聲嘶力竭地叫著,一邊押送這個模特離開海灘。保拉并沒有被嚇倒。她讓另外5個姑娘穿上比基尼泳裝,通知了當?shù)貓笊绮⒀埩耸虚L、一位牧師和警察局長到現(xiàn)場。結(jié)果不僅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還取得了驚人的宣傳效果。
(吳恒摘自2005年7月26日《法制晚報》)
瑪麗小姐哭了
美國有一家公司出版了一本名叫《美化你的生活》的新書,他們估計這本書必定暢銷,于是向全美各地都發(fā)出了訂單??墒?,事與愿違,訂單的回收率很低。為此,公司負責訂閱業(yè)務的瑪麗小姐陷入了悶悶不樂、郁郁寡歡之中。
瑪麗小姐是個長相漂亮、嫵媚秀麗的姑娘,即使是唉聲嘆氣、十分沮喪也仍顯得楚楚動人。
看到瑪麗小姐消沉的樣子,公司經(jīng)理打趣說:“瑪麗小姐的神態(tài)太引人注目了,如果能淌下眼淚就更動人了?!?/p>
瑪麗小姐本來就不高興,被經(jīng)理一說,更增添了煩惱,果真眼眶里轉(zhuǎn)動起淚珠,很快就流了出來。
經(jīng)理心下一動,他立刻用手機搶拍下了瑪麗小姐哭泣的照片。
第二天,公司又向各地重新發(fā)出了一份訂單。與第一份遭受冷遇的訂單不同,這份訂單一經(jīng)發(fā)送到訂戶手中,就吸引了訂戶,許多訂戶都看得津津有味。
原來,訂單上醒目地印制著一張彩色照片,照片上的人物就是如泣如訴的瑪麗小姐,下面還有文字說明:訂閱小姐因為收不到訂單正在傷心哭泣。
訂戶們受到了感染,很快就將簽好了的訂單寄回到公司去。
看著紛至沓來的訂單,瑪麗小姐雖然有些手忙腳亂,但卻笑如花開。
經(jīng)理又打趣她道:“瑪麗小姐,你的笑容更迷人?!闭f完,又為瑪麗小姐拍下了一張照片。
沒幾天,那些訂閱新書的訂戶們又收到了一份函件,上面又有一張彩色照片,照片是瑪麗小姐甜美的笑臉,下面也有一行說明文字:訂閱小姐因為收到訂單正在開心歡笑。
訂戶們見此,不禁莞爾,對這家公司的親切感又增加了一些。而這家公司的新書不僅暢銷一空,公司的知名度也日漸鞏固起來。
(董青媛摘自《商用智慧點子庫》,中國紡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