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文/索索
1個人1天平均走2萬步,1年要走700萬步。人活70歲的話,加起來要走5億步,即384000公里。這個數字,正好是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我們所穿的衣服每天會把成千上萬個表皮細胞揩掉。以此來計算,人每27天就換上1層新的表皮。
人體皮膚表面平均每平方英寸內有32000000個細菌,全身共有1000億個細菌,其總數是全世界人口的22倍。
在1平方英寸的皮膚上—2片大拇指指甲大小、小于2個硬幣的厚度—有645個汗腺、77英尺神經纖維、1000個神經末梢、65個毛囊、75個皮脂腺和19英尺血管。
1個人1年呼吸約1000萬次。
指甲在夏天的生長速度比冬天快1/5;白天比晚間快1倍;中指指甲生長速度最快。
肺是人體唯一不消耗任何能量而起作用的器官??諝獾暮舫龊臀胧怯呻跄ず托夭康募∪膺M行的。
咽喉是人體最繁忙的通道,在一生中,將有40噸食物和38萬立方米空氣通過它。
人身體的幾乎一半熱量都是通過頭頂散發(fā)掉的。
一個靜止不動的人所發(fā)出的熱量,跟一只100瓦的電燈泡所發(fā)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假如全世界46億人同時說話,所產生的聲能相當于一個小型發(fā)電廠所產生的能量。
人平均有125000根頭發(fā),每天約脫落45根,多的可達60根。1個人一生將脫落1.5百萬根頭發(fā)以上。
人類的大腦有100億個神經細胞,大腦每天能記錄86000000條信息。大腦內每秒鐘發(fā)生100000種不同的化學反應。如果把大腦的新陳代謝轉換成能量,它能點亮一只20瓦的燈泡。在大腦中,最快的神經脈沖從一個神經細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的速度是每小時250英里。
人的眼睛在黑暗處1分鐘后,對光的敏感度將增長10倍;20分鐘以后,增長6000倍;40分鐘后,增長25000倍,這時,人眼對光的敏感度達到了極點。在夜里且環(huán)境理想時,人眼能從山頂上發(fā)現50英里以外的火柴光。
我們五官不斷接受到的感覺信息中有1%被大腦分析處理,而另外99%的信息則因無價值而被篩除。
人對紅色或咸味的反應,一般說來比對藍色或苦味的反應要快。
一個強有力的噴嚏所噴出的微粒的射速是每小時103.6英里。
讓某人解答問題時,他的瞳孔會擴大起來,直到問題解答完為止。
(于均成薦)
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
□文/張永芳
我國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為:男性77.8歲,女性81.7歲。比照我國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出的全國人口的平均壽命71.4歲(其中男性為69.6歲,女性為73.3歲),我國知識分子的平均預期壽命高出普通人群8年左右。
近期,我和一個工作組研究了《中國古代作家概況分類統計》,我們根據近年流行的幾種文學史,將書中列有姓名的作家簡歷列出,計有661人,其中明確得知生卒年的有458人,平均壽命為61.99歲。
分期統計如下:先秦兩漢20人,平均壽命為58.4歲;魏晉南北朝45人,平均壽命為56.4歲;隋唐五代79人,平均壽命為57.7歲;宋代82人,平均壽命為63.6歲;金元29人,平均壽命為67歲;明代77人,平均壽命為64歲;清代126人,平均壽命為63.4歲。
而根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大中華文化知識寶庫》記載:“專家們根據史料推算,我國歷代人民平均壽命為:夏商時不超過18歲;西周、秦漢為20歲;東漢為22歲;唐為27歲;宋為30歲;清為33歲;新中國成立前為35歲?!?/p>
可見作家們的平均壽命,幾乎高出總人口平均壽命的一倍。至于文人,即知識分子中的醫(yī)士、隱士、方士、畫師等,平均壽命更高。
(江隱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