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們流連于吳中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之間時,常常會同歷代文化名人的讀書臺勝跡不期而遇。千百年來,它們不但是蘇州膾炙人口的人文景觀,而且是歷代文人學(xué)士吟詩賦詞、命筆潑墨的雅集之地。紙香墨潤,常常薈萃一代人文;詩興文采,往往流芳九州河山。應(yīng)該說,這就是讀書臺勝跡的人文底蘊所在。
所謂“臺”,原本是指古代一種既高又平的土木混合結(jié)構(gòu)的建筑,一般都作四方形,供人眺望或游覽。后來文人墨客往往依傍人工建筑的臺,或者天然的高墩聳石,作為讀書修身之地,從此景以人傳,就被附麗為某人某氏的“讀書臺”。
蘇州虎丘尹和靖讀書臺
虎丘山位于蘇州城西北角,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簡稱虎丘。此山高僅36米,但古樹參天,享有“吳中第一勝”之稱,是我國現(xiàn)有城市園林中最早的風(fēng)景名勝園林,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聞名中外的游覽勝地。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說:“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山有大小景點幾十處,處處都有典故傳說。
據(jù)史籍記載,尹和靖讀書臺創(chuàng)建于宋代,是蘇州書院中最早的一座。創(chuàng)建人尹,字彥明,一字德充,河南洛陽人,是理學(xué)家程頤的高足,著有《論語孟子解》,是一位著名的哲學(xué)家。他曾去京城趕考,以求取功名,但考題是“議誅元黨人”。他不愿意加入勾心斗角的黨派之爭,遂放棄功名,不做答題,離京回了老家。因他學(xué)問很高,聲譽在外,在靖康初年,被皇帝召到京師,即懇辭還山,被賜號“和靖”先生。南宋初被高宗召至臨安,官至太常少卿、權(quán)禮部侍郎兼侍講。其時,秦檜為相,對金人卑躬屈膝,主張議和。他曾致書秦檜,反對議和,但不被采納。他看到官場內(nèi)腐敗黑暗,就堅請告老致仕。在虎丘后山尋個僻靜之處讀書,后人稱其處為“和靖讀書臺”,并立祠紀念。端平二年(1235年),其地辟為書院,命名為“和靖書院”。
歷代文人墨客,凡到虎丘游覽,總要到“和靖讀書臺”去尋訪,懷念這位古人,抒發(fā)思古之幽情,揮毫落墨,留下佳文詩篇。
蘇州穹窿山朱買臣讀書臺
穹窿山,地處蘇州城西20公里的藏書鎮(zhèn)內(nèi),相傳是古代青松子煉丹升仙處,因其山勢高峻深邃,故名穹窿。穹窿山風(fēng)光旖旎,山上古樹參天,竹林成片,生長著紫楠、木荷、苦櫧等270余種名貴樹木,是蘇州地區(qū)惟一的天然次生森林。全山長約7.5公里,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為太湖東岸群山之冠,素有“吳中第一峰”之稱。站在南坡山麓眺望太湖,只見湖光浩瀚,漁帆點點,太湖七十二峰猶如出沒云際一般,美不勝收。
穹窿山東吳國家森林公園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名山”。景區(qū)內(nèi)的“朱買臣讀書臺”,粗看只是一塊磐石,高廣不過丈許,突峙坡面,但四周都是蒼藤古木,環(huán)境清寂幽靜。傳說當(dāng)年朱買臣打柴之余,常坐臥石上讀書,后人因稱為讀書臺。磐石上刻有明代學(xué)者都穆題寫的“漢會稽太守朱公讀書之處”。
朱買臣(前190~前115年),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字翁子,西漢吳(今蘇州)人,家住穹窿山下,生活貧困,以打柴為業(yè)。但他酷愛讀書,堅持邊勞作邊讀書。50歲時,終于得到友人推薦,經(jīng)漢武帝面試,當(dāng)上了中大夫,后來又先后做過地方行政長官會稽太守及主爵都尉。朱買臣當(dāng)年做樵夫時,邊勞作邊讀書,怕人嘲笑,書冊都藏在山中,這就是地名“藏書”的來歷。朱買臣讀書是很刻苦的,即使在擔(dān)柴路中,也一邊走,一邊念書,這就是所謂的“負薪讀書”。后來,“負薪讀書”同李密“牛角掛書”、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夜讀”故事,一起被視作我國古代名賢勤奮讀書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常熟虞山昭明太子讀書臺
昭明太子讀書臺位于常熟城區(qū)虞山東南麓石梅,今書臺公園內(nèi),相傳為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讀書處。
蕭統(tǒng)字德施,南朝梁太子,未繼位而死,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蕭統(tǒng)自幼聰明好學(xué),史載其“讀書數(shù)行而下,過目皆憶”。又性喜招才引賢,游覽山水,曾主持編纂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文選》30卷,后世傳有“《文選》熟,秀才半”之諺。
讀書臺以山泥夯筑,高3.54米,南北長14.6米,東西寬12.8米,居高臨下,巋然而峙?,F(xiàn)臺上之亭為明弘治間所建,嘉靖間重建,長方形,單間卷棚頂,高3.65米,闊4.6米,進深5.16米。壁間嵌砌有明嘉靖間所鐫昭明太子像,鄧撰《讀書臺銘》,僉都御史陳察撰《重建昭明太子讀書臺記》及清乾隆蘇州糧備道覺羅雅爾哈善所書“讀書臺”額等碑刻數(shù)通。亭中又有大石臺一,正面橫端鐫刻清道光間倪良耀所書《虞麓園記》,旁設(shè)石凳數(shù)座。隆冬歲月,寒梅綻放的辰光,則有“書臺積雪”之觀。明人吳偉業(yè)至此詠懷,曾有“長留千歲鶴,聲遠讀書臺”之句。
讀書臺四周景觀層次豐富,所植楓、榆、櫸、樸、櫟等樹,皆為數(shù)百年之古樹。后臺下臨空谷,濃蔭掩映之中,有焦尾泉,泉水清洌甘醇。在泉壑后山坡上,有明代建筑倉圣祠,是紀念我國文字創(chuàng)始人倉頡而建。祠正室額為“尾軒”,泉與軒的篆額均由我國著名教育家、文學(xué)家葉圣陶所書。虞山十八景之一的“書臺積雪”即為此景。
讀書臺后園以山景為主,奇石崢嶸,松竹嵐翠;摩崖石刻,歷代題詠甚多。其間建有商相巫咸紀念亭、雅集亭。登亭四顧,虞山秀色,尚湖碧波,常熟古城,盡收眼底。我國古建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曾以“虞山好,景色招人來,一望長江舒極目,園林俯視現(xiàn)樓臺,重見畫面開”詞贊美此園。
姑蘇讀書臺,滄桑歲月已記下了你的漫長足跡。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