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比賽講究“重在參與”,企業(yè)進行世界杯營銷可不能光參與,對于商家來說,追求回報總是排在第一位的——要么提升品牌,要么提升銷量,二者兼得則最好不過——當然,如果你只是想做公益事業(yè),那另當別論。
對于打算上場或者已經上場的商家來說,如何踢好眼下這場“商業(yè)世界杯”的臨門一腳呢?所謂法無定法,關鍵是要熟諳“商業(yè)世界杯”的比賽規(guī)則,善于創(chuàng)造、把握每一個機會。
首先世界杯營銷要考慮自己的目標人群,而不能過度以企業(yè)或產品為中心。作為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單項賽事,觀看世界杯的人在數量上可能趕不上奧運會,但其人群特性更加集中,大多為中青年男性。如果商家的品牌和產品不能找到與這部分人的相通之處,那它的推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像這次國內某洗滌企業(yè)推出了“買洗衣粉送世界杯球票”的促銷活動,不知道該企業(yè)是把家庭主婦當成了球迷,還是希望通過她們來影響其作為球迷的丈夫和兒子?
其次,要找到自身與世界杯的對接點,巧妙地把企業(yè)、產品和比賽結合起來。像中國移動這次為幫助國內球迷了解、參與、觀看和分享世界杯,向客戶推出了\"5元手機上網套餐計劃\"。過去,手機上網用戶對應用了解不夠,除了資費價格上的高門檻外,在應用需求上的迷茫也把用戶擋在門外。而世界杯正好成為手機用戶\"嘗試\"上網業(yè)務的一個新窗口。
再次,大多數想踢“商業(yè)世界杯”的企業(yè),當然不可能、也沒必要像中國移動、聯想這樣的巨頭動輒幾千萬或上億元投進去,關鍵是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銷方式。在央視投廣告、贊助大牌球星、巨額抽獎固然能產生高關注度,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低成本營銷手段說不定也能造就“黑馬”。這里說一個雅典奧運會營銷的例子,對世界杯營銷或許也有借鑒意義。為了避開當時希臘政府對國外企業(yè)供應奧運產品的限制,浙江大豐公司選擇與當地代理商合作,在希臘本土成立\"希臘大豐公司\",從而順利打入希臘市場,讓\"浙江大豐\"幾個漢字出現在整個會場七萬多張座椅上。
最后,世界杯營銷要盡量讓消費者主動參與進來。事實證明,一種能吸引消費者參與互動的營銷模式,往往會取得較好的回報。比如說,基于中國足球落伍的現狀,企業(yè)不妨借鑒農夫山泉“一分錢支持奧運”的例子,圍繞中國足球隊這次未能進軍德國世界杯的事情做文章,借機向人們提出“發(fā)展中國足球要從孩子開始”,并倡導消費者通過“購買××產品,捐出××錢”來支持中國足球的基礎建設事業(yè),以此促成消費者與世界杯的互動,并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構想,吸引消費者互動的方式很多,企業(yè)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設計。
德國世界杯鏖戰(zhàn)在即,與之息息相關的“商業(yè)世界杯”角逐也漸漸進入高潮。企業(yè)既然已經上場,那就多跑動,多思考,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搶球、射門,用心踢好臨門一腳,爭取把球最終送入成功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