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智力開發(fā)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成功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因此,素質教育應包括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的心理健康課不是語文課,也不是思想品德課,絕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懂得一些道理,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去體驗情感,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教學時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設計輕松自然的導入語,以創(chuàng)設溫馨的課堂氣氛。溫馨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快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心理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良好環(huán)境。因此,教師的導人起著至關再要的作用。
2.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因而生動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jù)這一特點,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激烈的爭論中明理。小學生年齡小,是非評價極不穩(wěn)定,因此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明辨是非。
4.將小品與實例相結合,使學生轉變觀念,接受心理訓練。小品表演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心理健康課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更適合學生表演。每一個小故事中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能使學生從故事中明白道理,轉變觀念,愉快地接受心理訓練。同學們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品表演,總結出了一條條做人的標準。如:寬宏大量,善于原諒別人;寬容大度,從別人的失敗中看到成績,從別人的長處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錯,用贊美的評價去改變有缺點的人。也可以找到心理防衛(wèi)的方法: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在意別人的評價;換個環(huán)境,降低欲求;肯定自我,轉移注意力。另外,還要使學生明白,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態(tài)度。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自己的想法,可以說快樂是一種自我選擇,快樂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5.調整自我,尋求新知。心理健康課對于教師來講是傾聽和引導,對學生來講是傾訴和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宣泄情緒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明理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進行反思、檢查和評價,從而調整自我,尋求新知,使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6.捕捉教育時機,彌補缺失的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們就需要同孩子的琴弦對準音調??梢姡鳛橐幻處?,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時機,隨時讓自己的心與孩子的心共鳴,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責編 楚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