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節(jié)美術課上,我讓學生練習畫人物特寫——某種特定的面部表情,但要求必須以同桌為模特來畫。同學們都高興地答應了,嘰嘰喳喳像一群歡快的小麻雀。
教室里漸漸安靜下來,我輕輕地沿著走道來回走動,隨時準備給學生做具體指導。只見“模特兒”們個個正襟危坐,刻意擺出一副夸張的表情:有的開懷大笑,像剛剛吃了“開心果”;有的微笑中夾著恬靜和神秘,像個小小的蒙娜麗莎;有的齜牙咧嘴,好像在經(jīng)歷萬般痛苦;有的怒目金剛,仿佛胸中怒火萬丈;有的愁眉苦臉,仿佛重重心事壓心頭……再看一個個“小畫家”,一會兒瞇著眼,一會兒歪著頭,一會兒咬緊嘴唇,一會兒嘴里嘰里咕嚕,還不時地前后挪動著自己的位置……
一刻鐘過去了,我走到了李力的座位前,只見他低著頭,面前依舊是白紙一張。我有些不高興,他看出來了,怯怯地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我說:“老師,我的同桌今天沒來。我……您……您給我當模特行嗎?”他的要求讓我意外,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站在那里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李力,12歲,我們班的一個學習困難者,一個曾被我忽視甚至遺忘的小男孩。我不知道是一種什么樣的勇氣讓他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是信任?還是期待?或者還有什么別的想法?遲遲疑疑地,我輕輕點點頭,慢慢吐出“可以”兩個字。
“老師,我畫您的微笑吧?”我又點點頭?!拔⑿Α?,一個多么美好、多么給人快樂聯(lián)想的字眼兒!我什么時候會“微笑”呢?是聽到三歲的女兒朗讀詩歌時那甜甜的童音嗎?是學科競賽結果出來,校長宣布我班是第一名嗎?是課堂上一道難題令全班一籌莫展,卻突然出現(xiàn)幾個“天才”學生獨辟蹊徑找到了精彩答案嗎?……為何看到眼前這位12歲的小男孩,我的微笑突然間就枯萎了呢?是因為他學習成績差嗎?……我努力讓自己微笑著。
“微笑是最美的語言,微笑是動人的詩篇,微笑是春天的花朵……”這贊美微笑的詩句,我可以像幼兒園小朋友背歌謠那樣,背出長長一大串兒,可剛才,面對這個渴望關心、渴望贊賞的小男孩兒,我為什么微笑得這樣勉強呢?
“老師,我畫好了!您看看,您微笑的樣子真好看,就像是我媽媽?!笔前?畫上的我,一臉甜甜的微笑,如陽光,如春風,使我不由得也想到了自己的母親——無論何時都把微笑掛在臉上,與左鄰右舍友好相處的母親。而我知道,我剛才的微笑是“做”出來的,并沒有這樣甜美。
“老師,同學們都說您很嚴肅,其實……其實我不這樣認為?!崩盍﹄m然說得有點結巴,可我還是感動不已。我覺得,我有些對不住這個小男孩兒。
那一節(jié)美術課對我的觸動,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這些理念當話說說容易,而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它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一顆真誠愛孩子的心——這心可是容不得一點虛偽和冷漠的呀!
(責編 若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