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方(方名息喘湯)
方藥:天竺黃、地龍、玄參各15克,板藍(lán)根20克,麻黃、黃芪、白前、橘紅、甘草各10克,蘆葦根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溫服。
功效:清熱化痰,宣肺平喘。
主治:支氣管哮喘。
療效:治療84例,顯效73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42%。
(詳見《中醫(yī)雜志》1994年第1期45頁)
冠心病方(方名益氣開痹湯)
方藥:生黃芪45克,丹參、全瓜蔞各30克,黨參、川芎、玄胡各15克,菖蒲、遠(yuǎn)志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用法:濃煎2次,得湯液約5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1劑。
功效:溫陽益氣,祛淤化痰。
主治:冠心病。
療效:觀察60例,顯效35例,好轉(zhuǎn)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66%。
(詳見《陜西中醫(yī)》1998年第9期393頁)
老年發(fā)作性膽結(jié)石方(方名安膽湯)
方藥:苧麻根30克,片姜黃12克,威靈仙、川楝子各10克,延胡索15克,生雞金粉(吞服)6克,杭白芍、決明子各20克,生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溫服。
功效:疏肝利膽,理氣止痛。
主治:適用于老年人發(fā)作性膽石癥。
療效:觀察38例,有效34例(癥狀、體征消失,生化檢查正常),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9.5%。
(詳見《浙江中醫(yī)雜志》1998年第4期160頁)
前列腺增生方(方名蒜梔方)
方藥:獨(dú)大蒜1個(gè),梔子3枚,鹽少許。
用法:上藥放在一起搗爛,攤在紙上,貼臍部。每天1次,10天為1個(gè)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前列腺增生癥,屬熱毒郁結(jié)型,小便淋瀝不盡,尿色黃赤,尿后尿道口灼熱,口干多飲,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者。
(詳見《中醫(yī)雜志》1986年第5期10頁)
嬰幼兒腹瀉方(方名車前止瀉散)
方藥:車前子10克,炒白術(shù)10克,山楂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混合后頻服。
功效:健脾助運(yùn),消食利濕止瀉。
主治:嬰幼兒腹瀉。
療效:治療136例,12~48小時(shí)止瀉者49例;4小時(shí)后止瀉者87例。痊愈121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6%(小于6個(gè)月的小兒排便次數(shù)每天少于4次,6個(gè)月~3歲者少于2次為痊愈)。
(詳見《陜西中醫(yī)》1998年第8期19卷3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