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者來信說,她的孩子7年前出現擠眉、眨眼、聳肩、頓足,有時還莫名其妙的大吼大叫,后來聽醫(yī)生說孩子患的是一種抽動穢語綜合征。7年來孩子又吃中藥,又吃西藥,抽動都沒有停止。她希望專家能為其排憂解難。為此,本刊特請兒科專家撰文談——
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病因不清的疾病,近幾年來發(fā)病率較高,常見于7~8歲的男孩,它表現為孩子面部、四肢、軀干部肌肉不自主的重復抽動,或伴有喉部異常發(fā)音及猥瑣語言,易反復發(fā)作。但如果處理得當,可使抽動減輕甚至自然停止;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抽動會加重,有的甚至發(fā)展為其他精神疾病。
誘因:精神因素和損傷因素
它的發(fā)病與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有關。在環(huán)境因素中,孩子的精神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引起孩子精神緊張的原因很多,例如,對孩子過高的學習要求,造成學習壓力;過多地責備孩子,使孩子精神過分的壓抑;家庭不和睦,父母常吵架,又常對孩子謾罵發(fā)泄,或者父母過分忙碌而忽視孩子的存在,也有的父母過分地溺愛孩子,這些情況均可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造成心理壓力過大,加重病情。如果是神經質、性格內向、情緒不穩(wěn)定、膽怯的孩子,則更容易發(fā)病。
另外,該病的發(fā)生和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有關。例如母親懷孕期間,或孩子出生時、出生后,因各種原因或疾病造成了大腦損傷。
治療:宜采取綜合措施
臨床經驗告訴我們,抽動穢語綜合征單靠藥物是不能解決的,應該采取綜合措施治療。當然,及早合理地使用藥物,對控制抽動是有幫助的。
◆ 合理使用藥物
目前常用藥物有三大類:第一類是神經安定類,包括:氟哌啶醇、硫必利(泰必利)、匹莫奇特(哌迷清)等;第二類是可樂定;第三類是氯硝西泮。這些藥物的劑量均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直到取得滿意效果為止。待病情穩(wěn)定后,劑量再逐漸減少,直至維持量。
由于這些藥物都具有副作用,因此,一方面須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另一方面必須注意監(jiān)測用藥過程中是否出現不良反應。除此之外,還可用針灸和中藥配合治療。
◆ 重視心理治療
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孩子父母、學校老師應共同配合醫(yī)生,重視心理治療,耐心、正確對待孩子,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以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
父母需多關心孩子,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學習和運動,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轉移注意力,逐漸減少發(fā)作的次數。飲食上,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雞蛋、瘦肉等,每天至少保證1杯牛奶,少吃油膩、辛辣食物。多進行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以增強孩子的體質。長時間看電視、迷戀電子游戲的孩子不但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也不利于該病的治療。
應當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抽動動作不要加以理睬、提醒和指責,更不要譏笑或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緊張情緒,應該盡量使孩子精神得到放松,心情舒暢,這樣抽動才會減輕。如果采取綜合措施治療后仍不見效果,應到醫(yī)院進行檢查,看是否有神經系統的損傷,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