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第五路架打
1.馬步腰拳(左)
與第二路的馬步腰拳(左)相同。
2.弓步架打(右)
雙腳碾地,上身左轉(zhuǎn)90°,成左弓步。左臂內(nèi)旋,屈肘上架于額角前上方,拳心向前;右拳從腰側(cè)向前平擊,拳心向下;目視前方(圖28)。
要領(lǐng):左拳上架應(yīng)與右拳沖出及雙腳碾地同步。
用法:敵我對面,敵用右直拳擊我面部。我用左前臂上架敵前臂,右手以直拳擊敵面部或胸部。
3.挽臂擂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似,只是左臂向上架拳(圖29)。
4.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似,只是左臂向上架拳(圖30)。
5.馬步腰拳(右)
踢出之右腳向前落地,上身左轉(zhuǎn)90°,雙腿下蹲成馬步。左拳收至左腰側(cè),拳心向上;右拳向右平擊,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31)。
收式
右腿立直,左腳向右腳并步,其余動作同前述之收式。
第六路雙展
1.弓步?jīng)_捶(左)
同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左)。
2.仆步頂肘(左)
左腳尖里扣,左腿伸直,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左臂屈肘,肘尖向前,左拳位于左肩處,拳心朝下;目視前方(圖32)。
用法:敵我面對,我左腳前上一步,左手打一個直拳。緊接上動,我雙腿屈膝下蹲,同時用左肘尖向下頂擊敵右腿腹股溝。
3.雙環(huán)拳(右)
上身立起,右膝蹬直,左膝屈曲,成左弓步。左拳向前、向下劈擊,并繞至身后平舉,拳眼向上;右拳同時向前、向下劈砸;目視右拳(圖33)。
要領(lǐng):所謂雙環(huán)拳,就是兩臂作回環(huán)動作,因此要求兩臂協(xié)調(diào)動作。雙肩放松,以腰帶臂。
4.挽臂擂拳(右)
左臂屈肘象第五路的弓步架打那樣橫架于額角前上方,同時右臂作挽臂擂拳動作(圖34)。
5.寸腿彈踢(右)
上半身不變,右腳向前踢出,踢出后的右腳腳跟離地約一尺;目視前方(圖35)。
6.弓步?jīng)_捶(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右)相同。
收式
同第一路的收式。
第七路單展
1.馬步腰拳(左)
動作與第二路馬步腰拳(左)相同。
2.單臂回環(huán)(左)
上身左轉(zhuǎn)約270°,雙腿成左弓步。左拳向下、向右、向上、向前回環(huán)至左腰側(cè),拳心向上;同時右拳向上、略向左、向下也回環(huán)至左腰側(cè),疊在左拳上,拳心也向上;目視雙拳(圖36)。
要領(lǐng):以腰帶手,兩臂協(xié)調(diào)動作,視線隨左拳移動。
用法一:敵我對面,敵用左直拳擊我面部,我以左手向左抓敵左腕,并順勢擰轉(zhuǎn)敵左臂,右手以手背下壓敵左肩胛處,將敵擒住。
用法二:敵我對面,敵用左直拳擊我面部,我以左手向左抓敵左腕,并順勢擰轉(zhuǎn)敵左臂,右拳以拳輪處下砸敵肘關(guān)節(jié),敵臂折。
3.貫耳拳(右)
身體的其他部位不變,右拳以拳背用力向前上方摑出,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37)。
用法:敵我對面,我右腳前上一步,雙拳向下一砸敵前鋒手,右拳再反摑敵右耳。
4.十字腿(右)
動作與第二路十字腿(右)相同。
5.馬步腰拳(右)
動作與第二路馬步腰拳(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二路收式相同。
第八路蹬踹
1.弓步?jīng)_捶(左)
動作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左)相同。
2.馬步頂肘(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馬步頂肘(左)相同。
3.弓步撩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撩拳(右)相同。
4.挽拳擂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同。
5.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同。
6.蒙頭護(hù)襠(右)
右腳向前落半步,上身右轉(zhuǎn)90°。右腿先直后屈;左腿屈膝提起,腳底靠近右大腿前面,在下蹲時,左腳腳尖點地,成左丁步。右拳向下從身后上舉,屈肘上架于頭頂上方,拳心向上;同時左拳向下栽捶護(hù)襠,拳背向外;目左視(圖38)。
要領(lǐng):丁步的重心放在右腿上,左腳腳尖虛點地。上身挺胸塌腰。
7.蹬踹(左)
右腿直立,左腿向左側(cè)用腳跟蹬踹。同時,左拳屈肘伸向胸前,拳心向胸,肘貼腹前,繼而左拳拳眼向上,向左平擊;右拳從頭部經(jīng)面部下沉,收至右腰側(cè),拳心向上;目左視(圖39)。
要領(lǐng):右肘充分后移,以便展肩擴(kuò)胸;左拳要與肩平。
8.蒙頭護(hù)襠(左)
左腳屈膝收回,落于右腳旁。左腿先直后屈,身體下蹲,右腿先屈膝提起,接著以腳尖虛點地,形成右丁步。右拳向下、向后,在從身后上舉,接著向身前下栽護(hù)襠,拳背向外;左拳先向下,后即屈肘上架于頭頂上方,拳心向上;目右視(圖40)。
9.蹬踹(右)
左腿直立,右腿向右側(cè)用腳跟蹬踹。同時,右拳屈肘伸向胸前,拳心向胸,肘貼腹前,繼而又拳拳眼向上,向右平擊;左拳從頭部經(jīng)面部下沉,收至左腰側(cè),拳心向上;目右視(圖41)。
10. 弓步?jīng)_捶(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九路碰鎖
1. 弓步?jīng)_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左)相同。
2.碰鎖(左)
兩腳不動,右拳變掌,向上、向前、向下拍左拳的拳背(左拳本為拳眼朝上,在右掌下落時,左臂略內(nèi)旋使得拳背朝上,并略微屈肘),左拳變掌向左劃一小弧后再變?nèi)?/p>
緊接上動,上身左轉(zhuǎn)約90°。左前臂略外旋,左拳與右掌一同收至左腰側(cè),左拳在下,拳心向上;右掌在上,掌心向下,拳掌相疊;目視雙手(圖42)。
要領(lǐng):擰腰要與拳掌收至腰間的動作同步。
用法:敵我對面,敵用左手抓住我左腕。我用右手按壓敵左手,然后左手纏腕,將敵擒住。
3.前后分掌(右)
雙腳不變,左拳也變掌,掌心向上。緊接上動,左右兩掌向前后推出,右掌向前,左掌向后,均為側(cè)立掌;目視右掌(圖43)。
4.挽臂擂拳(右)
雙掌同時握拳,左拳不動,右拳屈肘挽臂,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同。
5.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同。
6.弓步?jīng)_捶(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十路箭彈
1.弓步?jīng)_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左)相同。
2.馬步頂肘(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馬步頂肘(左)相同。
3.弓步撩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撩拳(右)相同。
4.挽臂擂拳(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挽臂擂拳(右)相同。
5.寸腿彈踢(右)
動作與第一路的寸腿彈踢(右)相同。
6.托掌沖拳(右)
右腳向前落步,上身左轉(zhuǎn)90°,雙腿屈膝成馬步。左拳變掌向下、向右、向上舉過頭頂,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右拳同時向右平擊,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44)。
要領(lǐng):目光先看左手,至左掌向頭頂上方托掌時,目光改看右拳。托掌之左肘雖屈,但不要過分,應(yīng)成半圓形;左肘部盡量向后展,使左胸挺出。沖出之右拳要與肩平,肩關(guān)節(jié)略向后展,使右胸挺出。要注意收下頦和塌腰。
用法:敵我面對,敵用左直拳擊我面部,我可以左手上托其左肘,右拳擊敵左肋。
7.弓步推掌(左)
雙腳碾地,上身右轉(zhuǎn)約180°,成右弓步。左掌屈肘收至左腰側(cè),屈腕,倒掌,五指朝下。緊接上動,右拳收至右腰側(cè),拳心向上;左掌向前推出,屈腕,手指朝上,成側(cè)立掌;目視左掌(圖45)。
8.躍身箭彈(右)
右腳蹬地躍起,左腳前踢。同時左掌變?nèi)罩裂鼈?cè),拳心向上;右拳在左腳踢起的同時向前平擊,拳眼向上(圖46)。
在空中,左腿屈膝;右腿用腳跟向前蹬踹,膝部挺直。右拳立即收至腰側(cè);左拳在右腿前蹬的同時向前擊出,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47)。
要領(lǐng):踢腿與蹬地動作要同步。在空中的箭彈,上身要向前俯壓,以助高度。
9.弓步?jīng)_捶(右)
左腳先落地,在右腳落地后雙腳成右弓步。雙拳由胸前向前后同時擊出,姿式與第一路弓步?jīng)_錘(右)相同。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十一路鉤掛
1.弓步?jīng)_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左)相同。
2. 撐掌鉤掛(左)
左腳向右腳后面橫移一步,挺直,右腿向正面屈膝,成右弓步。右拳不動;左拳變掌,向前下方抄起,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屈肘托于胸前;目左視(圖48)。
緊接上動,右臂不動,右腿仍屈膝。左掌翻轉(zhuǎn),五指朝上,由胸前向左推出;左腳向前踢起,腳尖上翹,離地不過一尺;目左視(圖49)。
要領(lǐng):踢腿時,右膝并不伸直,但可以略微升高一些;上身不要后仰,應(yīng)向前略傾;勾踢時腳尖必須翹起。
用法:敵位于我之左側(cè),我以左腳鉤掛敵右腳,同時左手向左后方撥敵上身,使之仰面摔倒。
3.護(hù)襠擊頭(左)
左腳向左踏一步落地,右腳再向左側(cè)跨一步,上身同時左轉(zhuǎn)180°,雙腿下蹲成馬步。左掌變?nèi)?,斜沉于左腿外?cè),拳眼向下;右拳在右腳上步的同時,屈肘放在右耳側(cè),在雙腳成為馬步時,由耳旁向下栽于襠前,拳心向里;目右視(圖50)。
緊接上動,雙腳碾地,兩腿變?yōu)橛夜?。右拳仍栽在襠前不動,左拳從左腿側(cè)向前上方橫擊,拳心向下;目視左拳(圖51)。
4.弓步?jīng)_捶(右)
兩拳均屈肘收于胸前,肘部貼靠腹部,拳心朝向面部。上動不停,兩拳由胸前同時向左右伸出,同前述的弓步?jīng)_捶(右)。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
第十二路披身拳
1.弓步?jīng)_捶(左)
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左)相似,但左拳伸出時略高,右拳在上步時轉(zhuǎn)臂,使拳眼朝下(圖52)。
2.踢腳撩陰(右)
上身不變,左膝微屈,右腳向前踢出,腳尖繃直;目視前方(圖53)。
要領(lǐng):踢腳撩陰要比寸腿彈踢的高度高。
3.披身伏虎(右)
右腳向前落步,上身左轉(zhuǎn)90°,左腿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反弓步。左拳向下反臂斜舉于左腿外側(cè),拳眼向下;右拳向上劃弧,再向下栽于襠前,拳背向外;目左視(圖54)。
要領(lǐng):落步變式應(yīng)與右拳下砸等動作同步。
4.弓步?jīng)_捶(右)
右臂屈肘,接著右拳向前沖出,反弓步變成正的右弓步。其余動作與第一路的弓步?jīng)_捶(右)相似,但左拳伸出時略高,右拳的拳眼朝下(圖55)。
收式
動作與第一路的收式相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