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運動中的攻防技法,是武術運動的核心,更是形意拳內涵的精華。深入研究這些攻防戰(zhàn)術,對提高形意拳運動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形意拳的攻防戰(zhàn)術原則:
形意拳的攻防戰(zhàn)術原則,也就是散手搏擊的原則,或者叫打顧的原則。在與人實際交手過程中,要先讓對方三招,以此來了解對手的技術體能以及他在臨陣時韻特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采取有利于發(fā)揮自己的技術特長和體能特長的打法,迅速戰(zhàn)勝對手,這是形意拳實際散手運動中要掌握的一個基本原則。散手搏擊的雙方均是活生生的人,臨陣的形勢千變萬化,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虛實相間,虛實相生,以動制靜,以靜制動,乘虛而入,舍己從人,順勢化打,借題發(fā)揮等等。在這里必須牢牢地記住一點:在實際散手中,凡是自己的體能技術達不到的攻防技術,不要勉強運用,否則會遭到致命的打擊。
1、虛實相生、虛實分明
武術運動中的虛與實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處處都有虛實之分。形意拳諺講:“虛實不明,學藝不精”。技術招式的“虛”,是為了引誘和迷惑對方;“實”是為了找準機會有效地攻擊和制服對手,二者之間既對立又統(tǒng)一,相輔相成,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里的“虛”也指自己防守的薄弱部位,“實”也指自已防守嚴密和拿于的攻擊技術。在與人交手時,要做到“虛實在我,貴我能誤敵”。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而實之,實而虛之。正如拳諺所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從而使對手的判斷失誤,為我的進攻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另外,”虛實相生”還指自身形體的姿態(tài)和動作的轉換?!疤摗敝笩o意、松散、輕浮等,而“實”指有意、收縮、沉重等。在平時的演練中,各種動作要做到輕松、自然、連貫、舒展,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疤搶嵪嗌钡霓D換,先產(chǎn)生于內意然后才在外形上體現(xiàn)出來?!疤搶嵎置鳌?,一是說要“明虛實”,二是講要“分虛實”。所謂“明虛實”是說在傘時的演練中,要明白哪個動作該“虛”,哪個動作該“實”,而且在與人交手時,“明虛實”就顯得吏為重要。不明虛實的打法,只能算作一個莽漢,根本稱不上行家里手?!端疂G傳》中林中棒打洪教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洪教頭目中無人,驕橫慣了,他根本不把林沖放在眼里,更何況林沖是一名囚犯。兩人剛一交手,洪教頭就連連使出他自認為絕招的打法,真可謂氣勢逼人。林)中先是退讓了幾步,看出了對方的破綻,使了一招秋風掃敗葉的技法,一棍打在洪教頭的臁骨上,將他打趴在地。這就說明了洪教頭虛實不明,學藝不精,從而導致敗陣的結果。
所謂“明虛實”,是說每個攻防動作都要明白何處該“虛,何處該、“實”,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明白了各種攻防動作的虛實,才能在實際交手中將注意力用于攻防動作的主要方面(即抓住主要矛盾),同時又能兼顧到次要方面,從而保證主攻方面的成功。這就是形意拳諺所講:“拳在精而不在多”,“虛實明,拳藝精”。例如對方用鉆拳攻擊我的面部,這時他的下節(jié)和中節(jié)相對就是他“虛”的部位,這時候我既要把顧的重點放在上邊,同時我又可以充分發(fā)揮兩腿攻擊距離遠、殺傷力大、隱蔽性好的優(yōu)勢,以兩腿來攻擊對手的中、下節(jié),不但可以收到理想的攻擊效果,同時又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虛實分明”還要做到科學地“分虛實”。所謂“分虛實”,是說在平時的演練中,特別是實際交手中,自身形體的外形動作必須要分清什么部位該虛,什么部位該實,“虛是精,實是靈”。以三體式步法為例,其前腳為輔助支撐(虛),后腳為主要支撐(實),身體的重心在后腳,所以前腳的移動、進退、提膝等動作就會更靈活、方便、自如,更利于攻防的需要,三體式步法再與寸步、前帶步、后帶步、迂回步等形意拳特有步法相結合,就更具有沉穩(wěn)、充實、輕靈、含蓄的特點。在實際交手中,進攻出招時,肌肉用力是實,肌肉放松是虛,主動肌收縮為實,被動肌舒展為虛。總之,要在意識的支配下,參與攻防動作的肢體各個部位,要分清虛實;按照科學的方法和順序去合理地分配力量,做到虛實分明,主次分明,這樣才能使勁力順達,轉換靈活,有效地提高攻防的速度,從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2、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這是古今中外歷代兵家所奉行的一項克敵制勝的基本原則?!肮テ洳粋洹笔钦f攻擊對方?jīng)]有防備或防備薄弱的部位;“出其不意”是指進攻對方、出招制敵時,要選擇對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和部位,這里的關鍵是要突出一個“快”字。形意拳諺講:“出手似箭,變招似電”,“緊拿不如快打”等等。在實際交手中,雙方都想戰(zhàn)勝對方,如何能夠做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而戰(zhàn)勝對手呢?這里有幾種方法需要掌握。
(1)避實擊虛
在實際交手中,凡是有一定武功造詣的拳家,都不會硬碰硬或死打硬拼,這是粗魯莽漢的打法,聰明的拳家是用心用眼來觀察對手的攻防技術,先讓他幾招,避開對手的攻擊鋒芒,尋找他的薄弱部位和防守的死角、空隙來進行攻擊。例如對手用悠拳蓋頂攻擊我的頭部,或者以崩拳攻擊我的中節(jié),或者以鉆拳攻擊我的面部,這時我不宜與其攻擊的鋒芒直接相接,而是應采取向下縮身,左右閃身,后退撤步等方法躲開對方的攻擊,同時以快速凌厲的腿法攻擊他的襠部、腹部或膝關節(jié),從側面攻擊對方的兩肋等要害部位,這就是“避實擊虛”的打法?!端疂G傳》中浪子燕青打任原的例子,就是典型的“避實擊虛”的應用。
(2)避虛擊實
在大干世界中,功夫高深者比比皆是,而且對手往往會使出以假亂真的招法,引誘你上當受騙,這一類的對手往往輕靈善變,故意給你留出空當引你上鉤。此時,他的空當部位“虛”的地方,不用力,不僵滯,而且極有利于發(fā)起攻擊,常常是“虛”中有實,“虛”中有詐,藏鋒不露。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謹慎小心,不可貿然出招,以防上當受騙。若遇到這種情況必須要用心分析,仔細觀察,準確判斷對方虛實的真?zhèn)危瑥亩矣诒芴撚瓕?、快速抓住對方實攻的空隙,以閃電式的進攻來還擊對手。例如,對方已經(jīng)出擊的拳、掌、腿(實),其真形已經(jīng)顯露出來,不易立刻再轉變招法,這時我可以抓住他攻擊的距離已盡和發(fā)力已盡的瞬間,快速進攻他的空當部位,即兵法所云:“避其銳氣,擊其墮歸”。
“避實擊虛”與“避虛擊實”攻防技法的關鍵,是要根據(jù)臨場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靈活處置,萬萬不可硬搬硬套,固執(zhí)一法。
(3)以迂為直
“以迂為直”的技法是指在散手過程中,通過迂回步法來達到近距離攻擊對手的目的。進攻對手的路線以直為近。但是在實際交手中雙方都在不斷地移動位置,正面往往都是對方的防守最嚴密的部位,不易達到攻擊的目的。所以,要采取迂回、的步法,躲開對手的正面,快速到達對手的側面,這時就對手來說是側面,而對我來講仍是正面對敵,攻擊的距離不但近,而且極易找到對手的防守薄弱部位,這時出招進攻,可收到理想的攻擊效果。1888年,形意拳宗師車永宏(字毅齋)在天津日租界以形意劍術藝服日本武士板山太郎,就是用了迂回步反腕劈斬的技法,使對手甘敗下風。
3、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
在形意散手技法中,非常注重“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技法的運用。此法指以靈巧和較小的力量來戰(zhàn)勝對手較大力量的技法。以巧取勝是一切技藝高明者的共同特點。只有學藝不精才用拙力、蠻力來與人相較,而這類較技者往往被技藝高深者用靈巧的手法或腿法輕而易舉地給制服?!耙匀峥藙?,四兩撥千斤”要突出一個靈巧,如果對手以猛虎撲食之勢,用“千斤”之力,從正面向我進攻,我可以用左右閃身和迂回步,配合側身調膀、擰腰轉胯的身法避開對方從正面來的“千斤”之力,使其攻擊力的鋒芒從我身體的一側滑過而落空,與此同時,我則順著對方力的慣性,再加一把力給予捋帶或拉送,利用對方的慣性力使其前栽傾跌,這就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意義所在。1950年春季,梁煥章(車永宏宗師的第三代傳人)一個人將七名地痞流氓制服的真實事例,至今記憶憂新。這七名地痞仗著人多勢眾,在太谷縣東站飯店,為了一點小事專門找茬鬧事,讓飯店主人給他們陪禮。時值布學寬大師及其弟子張永義、孫德宜、車彩藻、閆芝蘭等也在該飯店用餐,路見不平,梁煥章出面好言規(guī)勸。誰知這伙地痞不識好歹,開口傷人,并且動手動腳,要教訓教訓這個多管閑事的人。梁師傅微微一笑,說道:“想動手,到門外邊,不要影響人家的買賣”。說時遲,那時快,梁師傅兩個箭步來到飯店門外的大路上,七個地痞得意洋洋,可有機會過過打人的癮了。他們那里知道梁煥章是一位久經(jīng)沙場的武林高手,其散手技藝超群,手法腿法靈活多變,只一會兒的功夫,七個地痞個個面目全非,鼻青臉腫,全身是土,連聲求饒。這時梁師傅輕輕拍了拍手,說道:“不識高低的東西,以后學點好”。在制服這七個歹徒的過程中,梁師傅幾乎沒有用什么大力,只是以巧取勝,借力打力,順手牽羊。至今回想起來,真讓人贊嘆不已。
4、以動制靜,以靜制動
“以動制靜,以靜制動”是形意散手技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所謂“以動制靜”主要指在散手搏擊時,主動變換招法,積極主動地進行攻擊。這一招法主要是針對對手以靜 待動的情況而應用的。在實際交手中,對方不動,我意動;對方剛動,我已動。以我動來誘敵動,以此來尋找對手的空隙,一旦戰(zhàn)機出現(xiàn),就要以迅疾的攻勢,以快動制慢動。形意拳諺講:“緊拿不如快打“,”出拳如暴雨,掌劈似雷轟”。以動制靜的用意就在于此。
而“以靜制動”與“以動制靜”同樣有異曲同工之妙。兵法講:“兵以靜勝”,但這種“靜”不是絕對的靜,而是相對于對方的“動”而言?!耙造o制動”是說在與人交手時,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沉著冷靜,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在沒有判斷覺察清對手的用意或漏洞時,決不輕易妄動。對待對手的佯攻和誘招,要冷靜分析,不輕易上當和急于求成,待對方的進攻和防守失誤時,抓住這一瞬的機會,一舉出擊,戰(zhàn)而勝之。正所謂“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行”,形意拳諺講:“手不空去,招不虛發(fā),但發(fā)必得”。
5、起橫落順,避正打斜
“起橫落順”是一種防守反擊的重要技法。它在形意散手的技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核心是橫勁與順勁的相互配合應用。所謂“起橫”是指出手(或上步)防守時,要用橫勁去格擋和防守;出招進攻(落手和落步)時,要用順勁。形意散手技法有“高來上架,低來下壓,中節(jié)來時左右橫格”的講法。例如,對方以順步左崩拳攻擊我中節(jié)部位,我只需側身左轉,左膀后調,使對方的攻擊落空,同時以左手由里向外格擋捋帶對手的左腕或左臂,這就是“起橫”,并迅速上右步,使我的正面對對手的側面,以右拳或右肘攻擊對方的左肋或左耳等部位(落順)?!逼饳M落順”與”以橫破直”的意義相同,勁法相似,不過“以橫破直”的技法中還包括“以橫攔直”和“以橫擊中”等技法在其中。
“避正打斜”與“起橫落順”、“以橫破直”、“以橫擊中”等技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這里的“正”是指身體的正面和攻擊的正中點;“斜”是指身體正面以外的其它部位和攻擊的正中點以外的外圍和側面?!氨苷蛐薄本褪且茏岄_對手防守嚴密和攻擊力最強的正面(避其銳氣)而去攻擊他的斜、側、背面等部位。采用這種技法時,一般都運用閃步、寸步、迂回步等步法來達到避正打斜的目的。筆者多次目睹形意大師布學寬傳授弟子們散手技法時,極善運用避正打斜的手法,無論對手怎樣進攻,布大師總能巧妙地化解對手的攻擊而取勝。布老的”獅吞手”技法在武林界非常聞名,以柔克剛,以巧取勝,而且極少傷害對手。布老總講:“藝好不如德好”,“以藝服人才是高人”。他一生中交結了無數(shù)的武術界名流賢達,他寬以待人,誨人不倦,為弘揚形意拳奮斗了八十多個春秋。今天我寫的這些形意散手技法的小作,無不得益于布大師的指點和孫德宜先生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