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脊椎動物,鳥類雉科,是最受人類青睞的家禽。
家雞的祖先是野鳥,我國家雞原產于云南、廣西、海南等地的密林中,喜食種子、谷物、嫩芽,昆蟲。大約在商周時代,被馴化成家雞。
雞在動物中最受人喜愛,除因“全身是寶”外,還在于它有“五德”——文、武、仁、勇、信。(魯國大夫田饒語)即帶冠為文,祖搏距為武,敵在前敢斗為勇,見食相呼為仁,守夜不失為信。
雞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天雞,火雞,閹雞,野雞,雉雞,秧雞,食雞,錦雞,角雞,珠雞,石雞,竹雞,串雞,矮雞,杉雞,長遠雞,遠飛雞,長鳴雞,烏骨雞,吐綏雞,雙頭雞,歸昆雞,灰原雞,卷羽雞,變趾雞,鄔藤雞,還有珍貴的褐馬雞……就其用途可劃分為:肉用雞,蛋雞,藥用雞,斗雞4大類。
我國家雞品種及變異品種很多,比較優(yōu)良的品種有九開黃,北京油,狼山雞,蕭山雞、壽光雞,蒲東雞,大骨雞,桃源雞,來杭雞等。
雞屬于卵孵動物,其孵化期為 21~22天,一般壽命為14~20年,母雞一歲便可產蛋,自然飼養(yǎng)條件下一般5~8月開始產蛋。采用溫室或現代化條件下飼養(yǎng)可一年四季產蛋,一年可產蛋300~360個不等。蛋重50~ 65克,產蛋量逐年遞減。
在諸多動物中,雞是唯一“信不失時、守夜啼曉”的動物,《詩經·鄭風》述:“風雨凄凄,雞鳴諧諧,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不管天氣如何,雞都這樣忠于職守,啼曉有信。明代文學家徐寅,曾寫詩贊曰: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守信催朝日,能鳴送曉明。雞為什么這樣守信報曉不變?我國民間傳說,投敵叛國的南宋宰相秦檜,為使金兵的陰謀得逞,讒言陷害了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后,上天為懲罰其罪行讓他變?yōu)殡u大腦,每天準時報曉贖罪,這顯然屬于無科學道理之談,大概出于對賣國求榮者的痛恨之情編撰出來的。現代社會也有從雞的生理機制作過多種解釋的,但都不全面。近年來,日本科學家通過多種科學實驗,終于揭開了這個奧秘。
原來,雞腦部的大腦和小腦之間,有一種松果形狀的分泌器官,一到晚上,就分泌出“黑色緊張素”。這種激素,對光特別敏感,當光的波長越過雞頭頂蓋時,就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生命鐘”。隨著地球自轉的規(guī)律,在光的作用下,雄雞也就能夠及時報曉,每當旭日噴薄、紅霞映天時,雄雞便奮翼躍叫,挺胸伸頸,引吭高歌,喔喔之聲,頗有氣概,人們沐浴在熹微的晨光中,聽著雞啼,倍增生活情趣!
雞不僅催人奮進,而且本身也是人類發(fā)家致富的好幫手,養(yǎng)雞致富頗為有效,近年來靠養(yǎng)雞致富的中國人數不勝數。這是因為雞食量小,飼養(yǎng)周期短,適應性強,食性雜,成本低,見效快且雞的全身無一浪費物,因此很適合較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
雞不僅渾身是寶、信不失時,還是預報天氣或自然災害的能手,農諺曰:“雞兒上架早,明天天氣好”,農民可根據雞進窩兒架的遲早來準備明天的農事。雞還能預報地震等,唐山大地震前,雞驚慌失措,有的上樹,有的飛上房頂,雄雞大多在前半夜就高聲鳴啼,但當時因天下雨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由此可見,雞不僅是人類生活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人類研究自然現象的重要實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