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喜歡吹泡泡,大大小小的圓形泡泡在空中飄起來很好看。只是你想過嗎?老是這一種泡泡吹出來是不是有些單調,怎樣才能吹出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氣味的泡泡呢?
試做一些奇形怪狀的框框,只要將它往肥皂水里一沾,然后嗖的一甩,就能甩出奇形怪狀的肥皂泡。
如果把大小兩個管子套在一起,就能吹出圈套圈的泡泡。
如果在肥皂水中滴上點紅藥水、紫藥水、綠豆水呢?
如果在肥皂水中滴點香水呢?
怎么樣,你還能吹出多少種前所未有的泡泡來?
習慣成自然,人很容易因為囿于成見而想不出新的創(chuàng)新角度,這方面孩子往往比大人有更多的靈感。
美國人蘭德帶女兒到公園拍照。剛照完,女兒就嚷嚷要看相片。蘭德說,必須整卷都拍完后,到照相館去沖洗,才能得到相片。女兒不解地問:“為什么就不能有一種能馬上拿到相片的照相機呢?”女兒的話啟發(fā)了蘭德,經過幾年的研究,終于發(fā)明出一步成像相機。孩子敢于想出大人不敢想的事,因為他們對事物沒有成見,對缺陷也比較敏感。
對問題的敏感,對缺陷的敏感,對美的敏感,是做出科學發(fā)現(xiàn)、技術發(fā)明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敏感性非常重要。
★趣味游戲★
★狐貍尋聲捉雞
群體游戲(至少三人以上)。在一個相對開闊的地方,一人扮狐貍,其余的人扮雞。用布蒙上狐貍的眼睛,雞發(fā)出“咯咯噠”“喔喔啼”的聲音,狐貍尋聲去捉雞。狐貍每次從一數(shù)到十,每只雞都要從后面拍一下狐貍。被狐貍抓到的雞改做狐貍,新一輪游戲開始。
★摸寶貝
親子游戲。找來各種質感(光滑的、粗糙的、軟的、硬的、輕的、重的等)、各種形狀的物品,放在一個口袋里,讓孩子用手摸,僅憑觸覺來猜測袋子里的東西。
★發(fā)明探源
親子游戲。每次家長找來一類物品,如廚房用品、手工工具、辦公用品、家用電器等等,每人選擇一樣東西提問:“當初人們?yōu)槭裁匆l(fā)明它呢?人們又是怎樣發(fā)明它的呢?”允許孩子想象,只要做出合理的解釋就可以,如想象古代人看到花蕊中積有露水,想到發(fā)明碗;發(fā)明家吸氣時吸到一只蒼蠅,想到發(fā)明吸塵器等等。家里新買來一樣東西,也可以問孩子:“咱們?yōu)槭裁匆I它?發(fā)明家也是為了這個目的才發(fā)明它嗎?”
家長手冊
培養(yǎng)敏感性的關鍵是讓孩子主動嘗試,不壓抑新鮮的感受。
1、鼓勵孩子嘗試,鼓勵用多種感官去體驗世界
孩子天生是個探險家,什么事情他們都想摸摸,都想放在嘴里嘗嘗。家長出于保護孩子的心理,經常制止孩子的探索,他們的敏感性自然降低。家長要在保證孩子基本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他們嘗試,特別鼓勵他們不僅看,還要聽、摸、嗅、嘗。
2、不放過新鮮感受
平時,我們常會碰到這種情景,比如孩子第一次使用剪刀,會說:“不得勁,怎么這么勒手?!蔽覀兛偸腔卮穑骸皠e那么嬌氣,別人都用的挺好,你怎么就不行,用用就習慣了?!眳s很少能讓孩子琢磨一下,“是有點勒手,如果你想讓剪刀用起來更順手,就動腦筋把它改進一下?!?/p>
3、家長不要越俎代庖
如孩子搭積木,手眼腦并用,全神貫注,即使積木倒塌了,孩子這時也會通過不斷的反饋,做進一步的調整,這是學習、思考,最后達到控制的高級階段,孩子從中得到了最基本的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有些家長在一旁代替孩子的思維,不斷地指揮孩子,恨不得替孩子搭好才省心。家長越俎代庖,孩子了無自主探索的樂趣,玩一會兒就不耐煩了。如果這種情形不斷反復,孩子就失去了探索欲望和做事的耐心。
4、家長不要過分保護和挑剔
孩子的智力和動作、行為都處在發(fā)育和發(fā)展階段。他們想問題不周全,做事情毛手毛腳,可又相當主動、積極地去做事情。有一種父母對孩子保護過分,“不要動,萬一弄傷了手?!绷硪环N父母習慣批評和挑剔,以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 “真笨,什么也干不好?!边@兩類家長都無意中打擊了孩子主動做事的熱情和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