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管新聞宣傳的中央官員到“封疆大吏”,徐光春首次主政地方,便成為一個近億人口大省的“班長”。2004年12月12日,徐光春從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一職上轉任河南省委書記,任命一經(jīng)宣布,立即引起國人關注。
如今,徐光春主政河南已4個多月了。2005年4月15日,他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的專訪時說,“這4個月是我走進河南,深入研究河南,完成省委書記這個角色轉變的過程。”省委書記的一天從新聞開始
《瞭望東方周刊》:媒體出身的你,首次主政地方,就來到河南這樣一個農業(yè)大省、人口大省,這是不是一個挑戰(zhàn)?
徐光春:在上任之前,我沒有來過河南。中央決定我到河南工作,我心中忐忑不安、誠惶誠恐。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農業(yè)大省,人多地少,經(jīng)濟基礎薄弱,與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省份的差距還很大,在這樣一個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要比其他省遇到的困難更大。如果(河南)搞不好,上愧中央,下愧9700萬河南人民。
河南也正適逢一個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在今年的“兩會”上,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中部崛起”,河南各方面正在蓬勃發(fā)展,雖然各種事情千頭萬緒,工作量相當大。但來到河南之后,我深切感受到,河南人民勤勞、勇敢,能吃苦,包容性很大、不排外??梢哉f,所有到過河南或在河南工作的人,都會被河南人民的品質所感染,都會熱愛河南。這也是河南給我的信心所在。
《瞭望東方周刊》:大家都很想知道,你作為省委書記的一天是如何開始的?
徐光春:我每天7點開始工作。第一件事,打開電視機,看早間新聞。一般先看中央電視臺(新聞),再看河南省電視臺(新聞)。我會特別注意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有什么重大的工作部署,一是各地特別是我們河南省有什么重大的事情發(fā)生。
然后就進人工作狀態(tài),處理大量的文件、信息和各種大事。但這時候,我辦公室的電視機也是開著的,并始終放在中央臺的新聞頻道上,這是我多年來養(yǎng)成的工作習慣,這一點我和別人不同:并不會耽誤工作,因為我可以“一心兩用”,一邊處理文件,一邊了解各種信息。
另外我有個習慣,接待不專門安排會見的時間。只要我在辦公室,就一邊處理文件,一邊隨時接待各個方面各個部門的來訪,包括省委、政府的各位部(廳、局)長,下面各市委書記,也包括省委和省政府的一些領導。我辦公室的門一般都是敞開的,來談工作的同志,也很少預約。研討處理工作要務,都是談完一件,另一個再繼續(xù)。
《瞭望東方周刊》:你每天有多少休息的時間?
徐光春:如果沒有外事接待活動,我一般晚上在6點50分下班,用10分鐘時間回到家,一邊吃晚飯一邊看看7點鐘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
我每天晚上9點到10點會散散步。散步時我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如果第二天有會,我會思考一下會議發(fā)言,講哪些問題,一般我的會議發(fā)言‘不用工作人員來寫。晚上10點以后,會繼續(xù)處理文件、學習。一般在12點半休息。多年來,已經(jīng)習慣了。
《瞭望東方周刊》:你這樣關注每天發(fā)生的新聞,那么是否也關注來自網(wǎng)上的消息?
徐光春:是的,網(wǎng)上信息有時要比公開的新聞報道來得快。工作間隙我也會了解網(wǎng)上的信息,河南商丘的李學生在浙江溫州勇救小孩犧牲的事情,我就是在網(wǎng)上第一時間得到的消息。當?shù)摹妥隽伺荆蠛幽鲜蠹?、電臺、電視臺要公開宣傳李學生這種舍己救人的精神。
“咬牙也要取消農業(yè)稅”
《瞭望東方周刊》:我們注意到,你到河南之后,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基層調研,尤其是農村,河南最窮的村和最富的村你都去了。
徐光春:4個月來,我到過南街村、劉莊等河南比較富裕的村,也到過河南最窮.的村,比如艾滋病最嚴重的文樓村,黃河邊上曾經(jīng)被大水沖掉的村莊舞陽縣保和鄉(xiāng)魏莊村;還去了焦裕祿生前所在的蘭考縣。
《瞭望東方周刊》: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徐光春:我們的農民還非常貧困。要解決農民致富的問題,路程還很遠,任務還很艱巨。下去調研,農民的純樸、熱誠也常常感動著我。我到河南后強調“四個更加重視”,第一個就是要重視“三農”問題。
《瞭望東方周刊》:河南有9700多萬人口,其中鄉(xiāng)村人口占7l.1%。河南對解決“三農”問題有什么打算?
徐光春:河南農業(yè)比重大,農村人口多,“三農”問題不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原崛起就是一句空話。
解決好“三農”問題,核心是如何保持農民收入的持續(xù)增長。河南作為糧食主產區(qū),有義務毫不放松地抓好糧食生產,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河南要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證基本農田面積穩(wěn)定,要通過免征農業(yè)稅和對糧農實行,補貼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
同時,還要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業(yè)結構調整,加快農業(yè)產業(yè)化步伐。河南在這方面積累了一些好的經(jīng)驗和做法。
去年河南外出務工農民達到1411萬人,務工收入達到613億元。因此搞好開發(fā)勞務經(jīng)濟也是一項長期措施。
《瞭望東方周刊》:你到任不足10天就宣布全部免除農業(yè)稅。據(jù)測算,2005年全部取消農業(yè)稅后,全省縣鄉(xiāng)財政將減少10億元左右。直補之后,將直接增加財政支付近29億,財政壓力很大,為什么要這么快取消農業(yè)稅?
徐光春:說實話,全部免除河南7300萬農民的農業(yè)稅,這個決心我們是咬著牙下的。
農村稅費改革前,河南全省農民負擔為101億元,2004年降低農業(yè)稅稅率后,全省農民減負22.61億元,今年取消農業(yè)稅后,河南農民減負達29億元,平均到每個農民身上大概有幾十塊錢,但這幾十塊錢對農民來說也是非??少F的。
因為河南農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就2553元,這還主要是用糧食、蔬菜和家禽家畜換算出來的,現(xiàn)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F(xiàn)在我們免除農業(yè)稅,就等于給全省農民的收入特別是現(xiàn)金收入里增加了這一部分。盡管數(shù)量不大,但是對每一個農民、每一戶家庭來說,是很現(xiàn)實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考慮到,僅僅免除農業(yè)稅很難從根本上來解決農民致富問題。我們還進行糧食直補、農機具補貼,嚴格控制化肥、種子、農機具等農資價格,使免除農業(yè)稅以后農民得到的好處不因農資漲價而抵消掉,給廣大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希望媒體對河南作客觀公正報道
《瞭望東方周刊》:看得出來,你對農民,包括1400萬河南籍外出打工人群的感情很深,也最牽掛他們。
徐光春:這種感情就和父母牽掛離家在外的孩子一樣。河南這個農業(yè)大省有4000萬農村勞動力,其中有1400萬人在全國各地打工謀生,他們確實也是我最牽掛的群體。
今年“兩會”期間,我到北京后首先就去看了在京河南籍打工的農民工。這些外出務工者需要社會各界關注,他們在外面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河南人的形象。這些人大多是年輕人。說老實話,出點事也是難免的。社會應該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善待他們,而不應該歧視他們。另一方面,作為在外面工作的河南人,也應該時刻維護自己的形象。
每當聽到媒體報道河南的外出務工人員受到欺辱或歧視,我便非常痛心,有些人在外邊做了好事,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
《瞭望東方周刊》:最近一段時間,某些地方歧視河南籍務工者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你覺得河南省委、省政府應該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
徐光春:農民工的權利確實還很難得到保障,管理難度很大。所以我們現(xiàn)在更提倡有組織的輸出。要求地方黨委和政府為外出務工人員做好服務。同時要求凡有農民工的地方,就要建立工會,有黨員的地方,要建立黨組織。既要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管理,更要加強對他們的服務。要讓他們感覺到在外務工有保障,有人關心。
《瞭望東方周刊》:河南人在某些人眼里形象不佳,甚至被“妖魔化”。重樹河南人的形象在你心中有多重的分量?在河南“形象攻關”上,省委省政府有哪些考慮?
徐光春,河南要發(fā)展,中原要崛起,必須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樹立良好的形象。
事實上,每個省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關鍵是要有一個辯證客觀的思路。對河南來說,將近1億人口的大省,這么多的人口,又有那么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必然的;但河南也有很多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先進人物。史來賀、焦裕祿、常香玉、任長霞,還有最近為救兩名兒童犧牲的李學生,他們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河南也有許多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精神財富,比如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
改善和提升河南形象就是要把一個真實的、發(fā)展中的河南展示給世人,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把河南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河南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河南廣大干部的優(yōu)良作風客觀地反映出來。我們非常希望廣大新聞媒體,對河南進行客觀、全面、公正、真實的報道,讓全國人民真正了解河南,讓世界真正了解河南。在一個農業(yè)大省,人口大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較其他條件好的省,新聞媒體更應該給予鼓勵、鼓勁、鼓動。
中原崛起需要加強“吏治”
《瞭望東方周刊》:我們看到,目前中部各省都在爭當崛起的“領頭羊”;希望成為國家政策支持的重心,你認為河南最需要國家給予哪些優(yōu)惠政策?
徐光春:中央決定實施中部崛起的戰(zhàn)略,這是繼東部發(fā)展、西部開發(fā)、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后又一個重大決策。對河南來說要抓住這個機遇,必須從河南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制訂政策。
河南在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也希望國家能從三個方面給予支持:一是要在重大項目布局方面給予傾斜;二是要加大投入,三是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qū)的支持力度。
《瞭望東方周刊》:為實現(xiàn)中原崛起,河南省委作出了哪些戰(zhàn)略部署?
徐光春: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guī)劃綱要》,明確了實現(xiàn)中原崛起的目標任務、基本途徑和戰(zhàn)略布局。
我們提出最近3到5年,關鍵是形成一個科學發(fā)展思路;建設一批大的“產業(yè)基地”,培育一批大的“企業(yè)集團”,發(fā)展一批“有實力的城市”;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集聚一批“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依靠一批“堅強的領導班子和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簡稱“八個一”目標。
《瞭望東方周刊》:吏治的好壞可以說是中原崛起的關鍵,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徐光春:用人上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它不但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直接侵害黨的肌體,極大地削弱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
河南要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套選人用人的良好機制,營造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huán)境,選好人、用好人,決不能讓那些一心盯著個人“權”和“利”的人占據(jù)領導崗位。
《瞭望東方周刊》:從主管新聞到。主政地方,你現(xiàn)在作為省委書記如何再看輿論監(jiān)督?
徐光春:我在中宣部主管新聞時,主要精力放在把握正確輿論導向上,其中相當一部分精力用在管輿論監(jiān)督的工作上。我認為搞好輿論監(jiān)督的關鍵在于,記者要有社會責任感。
采訪事實必須準確,這是輿論監(jiān)督最基本的條件。我原來主管新聞時,有時就有些省向我反映一些新聞報道事實不準確什么的。到地方工作以后,我自己切身感受到,如果輿論監(jiān)督在事實上有錯誤,這樣的監(jiān)督也就根本不可能產生好的社會效果。此外,輿論監(jiān)督必須有利于地方改進工作,這應該是輿論監(jiān)督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
當然,輿論監(jiān)督不能放棄,而是要在堅持中改進,河南歡迎具有建設性的輿論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