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降雨給京滬等城市帶來了絲絲涼意,但卻無法阻止高溫的腳步。從6月中下旬開始,高溫就襲向整個中國,比往年提前了將近一個月。
上海、天津、山東、山西、重慶、湖北、寧夏、海南等地不斷傳來同期氣溫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消息,讓人分不清究竟哪里還不算火爐。
中央氣象臺副臺長姚學祥說,持續(xù)的歷史罕見高溫已經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高溫已經成為一場災害。
北京的烈日苦工
40°C的高溫下,北京某建筑工地。記者們在不同的時間對工地的地表溫度進行了測量,11點是46°C。12點半48℃。下午2點,記者拿的最高測量范圍為50°C的溫度表已經不能用了,可這時民工們仍然曝曬在烈日下?lián)]汗如雨。這是央視經濟半小時特別節(jié)目《烈日苦工》中的一幕。
記者問農民工怎么樣防暑,有沒有防暑措施的時候,回答他們的是一陣笑聲。民工們問:什么叫防暑啊?我們只是每人發(fā)了一瓶風油精。
民工們給記者說了他們的工作時間:早上5點開工,到11點半吃飯,中午12點半開工,晚上7點吃飯。7點半再開工到夜里11點半。鏡頭中,惟一帶著一絲涼意的,只是工地一根流淌著銹水的自來水管。
農民工形容他們每天是“3飯5睡16工”,就是3個小時的時間吃飯、休息、洗衣,睡5個小時,工作16個小時。可就是在這樣的高溫條件下,工地竟然規(guī)定:一天不上班要扣一個月的工資。
“前些天我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放熱假’的節(jié)目,一個農民聽眾發(fā)來短信,說你們在節(jié)目中說的發(fā)降溫費,我們沒有;說改善勞動環(huán)境,我們更沒有?!眹倚姓W院法學部副主任王寶明向《瞭望東方周刊》表示,農民是受高溫傷害的主要群體之一。
“戶外作業(yè)者受高溫的傷害最甚。”研究醫(yī)療氣象的北京氣象學會高級工程師陸晨說。
高溫影響下的上海民生
高溫的受害者更多的在城市。上海環(huán)衛(wèi)工人李師傅便是一例。一身藍色長衣長褲,加上顯眼的銀色安全帶,李師傅顯得格外惹眼。他說,對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要求十分嚴格,不能卷起衣袖、褲角,不能穿拖鞋,更不能扇扇子。正午時分,李師傅腳踩的地方已經相當燙了,只能不停地走動。
上海鐵路莘茱道口,一個簡易平房孤零零地建在鐵路旁邊,這是朱師傅的工作室。朱師傅的工作是等待火車,火車來了朱師傅會拉響警示燈,用手放下鐵欄桿,禁止行人通行。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到晚上8點。
這個完全曝曬在陽光下的工作室,和室外溫度僅差一兩度,而鐵欄桿經??梢赃_到50攝氏度,十分燙手。僅有十二三平方米的工作室,其中1/3被一個控制信號的機電設備占據(jù),一張桌子,兩個柜子,已經十分擁擠。黑漆漆的掛式空調早就不能工作,只有一臺看不出年代的布滿了灰塵的臺扇,朱師傅正用一個黃色蛇皮袋擋住窗戶,然后不停用自來水沖臉。
中午飯,朱師傅拿出幾袋榨菜、一瓶醬菜,米飯是自己做的。朱師傅說,以前是從家里帶菜,現(xiàn)在不行,因為在高溫中會變質,只能將就了。
42歲的空調安裝工王軍無疑是最忙的人,早上6點鐘出門,一身藍色工作服,一輛破舊的摩托車,一天之內要跑近十戶人家,中途還不斷接聽電話。張小姐在買了空調五天后才等到了安裝工人。
不過,比王軍更辛苦的是送貨工小張。這個安徽籍小伙子一人背著比他還高的夏普柜式空調,到三樓時腿開始打晃,停了三四次,才上了六樓張小姐家,進門的時候身體已經弓成了90度,臉色發(fā)青,小張說,心里憋悶難受。
在路上
體型稍胖的金師傅一直揮汗如雨,一手把著方向盤,一手不時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臉,毛巾和他的衣服已經濕透了,顯然金師傅頭頂?shù)碾婏L扇幾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金是北京公交603路的司機,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一般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司機所在的位置溫度高達60°C,司機苦不堪言。
北京交管部門的消息說,近日由于氣溫高,車輛發(fā)生故障的幾率也隨之增高。6月底北京市僅西二環(huán)路段內,1小時就有10輛車壞在路上。
“在路上,車、柏油路、樹木、農田、河流、水庫,高溫期間這些都和平時不一樣了?!遍_車奔走在北京市區(qū)和郊縣的電腦維修公司員工鄭韜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上海,黃帽子、灰襯衫的沈女士忙著吹響口哨,阻止行人穿過馬路,還不時回答問路的行人。從橡膠廠下崗后,沈便做了徐家匯港匯路口的交通協(xié)管員,這里人流量大,一刻也不能放松。她的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至中午2點,或2點至11點,一周一輪換,一月基本工資650元。
沈的手臂上大面積的紅痱子十分顯眼,她說,這都是天熱后的第三批了,身上也是,癢起來特別難受。
出人意料的是,高溫期間,醫(yī)院的門診量減少了。
“天氣太熱,病人不愿出門,現(xiàn)在不是急病不出門了,先開點藥對付著?!北本┦行鋮^(qū)最大的一所醫(yī)院,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有關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原來每天門診量4000多個,現(xiàn)在已經下降了10%左右。”
與門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急診的增加。那些到醫(yī)院就診的急病患者則或多或少與高溫有關。在宣武醫(yī)院的急診科,到處都是臨時增加的緊急擔架,甚至在通往地下室的樓梯口,也安置著一張。
在休息室,急診科護士長梁瀟給還未坐定的記者一碗綠豆湯,“我們這里有空調,但因為工作原因必須要開窗通風,6月份剛熱那兩天,一次就有兩個護士熱虛脫了,從此我們每天也喝綠豆湯防暑?!?/p>
“高溫的影響,我給你看幾個數(shù)據(jù)就明白了,”梁瀟從電腦中調出數(shù)據(jù),“5月份急診科死亡13人,跟之前4月份的數(shù)字差不多,6月份一下子到26人,增加一倍,7月份才7天,已經死亡6人,昨天晚上就死了3個?!?/p>
“這些不能說高溫是主因,但肯定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奔痹\科副主任孫長怡向《瞭望東方周刊》感嘆高溫肆虐,“每年高溫都要熱死一批人。高溫可以引起機體代謝問題,直接致人死亡,我看到的太多了?!?/p>
孫長怡說,最容易受高溫傷害的人群是建筑工人、警察、交通協(xié)管員、公交車司機等戶外作業(yè)人群。
專家表示,常見的高溫病有四種:感冒、發(fā)燒等呼吸道疾??;中風、急性心梗等心腦血管疾??;胃腸道疾??;中暑。“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最易受高溫影響致病?!标懗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