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記憶的長夜里,曾經(jīng)有過許多明亮的經(jīng)典文史的神燈,給過我們溫暖、光明、幻想,還有智慧和力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每個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次蛻變,那些神燈的光芒也漸漸變得遙遠和朦朧,有的甚至已經(jīng)變成我們遙遠和模糊的記憶的背景,而不再是記憶的內(nèi)容本身。即使有許多文史的故事和人物我們都還記得,但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之后再打開它,卻發(fā)現(xiàn)那已經(jīng)是另一本書,另一個故事了。時間和經(jīng)驗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已將它們顛覆或重新整合。因此,重新擦亮記憶深處的那一盞盞神燈,重新尋回我們閱讀記憶中的歷史和感覺,進而完成一種有別于童年時期的自我整合與精神確認,將是我們后半生的任務(wù)之一。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心靈明亮寬廣,或說陰暗狹窄。有一位朋友告訴我,如果有人想用很小的空間,譬如一間屋子,來最大限度地容納悠久浩瀚的人類精神的歷史,那他大概可以想出這么一個辦法:為這間屋子精心挑選些文史書籍,并閱讀它,通過閱讀使文史的光芒照亮自己的精神和心靈。
因而我理解為如果一個人想用很小的空間,來最大限度地容納悠久浩瀚的人類精神的歷史文化,他有一個比屋子更好的放書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精神和心靈空間。
而一個人的心靈有多大呢?在有的人那里,它很小,小得只能裝下一點點東西,這樣的心靈很貧乏,當貧乏到什么也裝不下的程度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樣的人心陰暗狹窄;我們更愿意看到那些巨大而豐富的心靈,在這樣的心靈里面,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人類精神的悠久浩瀚。
德國偉大的作家歌德曾經(jīng)在書信里說:“我要像《古蘭經(jīng)》里的摩西那樣祈禱:主啊,給我狹窄的胸以空間?!蔽覈骷荫T至把這句話改成了兩行詩:“給我狹窄的心/一個大的宇宙。”
誰不追求精神和心靈空間的明亮寬廣呢?可是,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明亮寬廣?讀文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有一位作家把文史比成花園、公園和森林,他說:“昨天的花園、公園或原始森林,今天或明天將變?yōu)橐蛔鶑R堂,一座有著無數(shù)的殿宇和院落的廟堂;一切民族和時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著新的召喚和復蘇,都時刻準備著那籠罩著萬種聲音和形式的同一性體驗。對于每一位真正的閱讀者來說,這無盡的書籍世界都會是不同的樣子,每一個還將在其中尋覓并且體驗到他自己?!ㄟ^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萬條,要達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萬個,可沒有一個是最后的終點,在眼前的終點后面,又將展現(xiàn)出一片片新的廣闊的原野……”
閱讀使我們通過沉浸于浩帙的文史中,領(lǐng)略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從而在我們和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lián)系,使我們的心臟隨著人類心臟和歷史的跳動而跳動。這樣,個人就不再是孤單的個人,心靈就不再是孤單的心靈,人生也會在豐富的聯(lián)系中變得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有意義。
正是因為有了文史,人類之間的思想和精神的虹橋得以筑架,整個人類的思想和文明的天空變得無限的遼闊和自由。有了它們,我們才充分地享受到了閱讀的幸福與快樂。
文史的魅力是永恒的。只要我們有耐心,并且懷著一種敬畏之心輕輕地擦去時間留給它們的那些飛灰與塵埃,神燈的光芒將愈加明亮。數(shù)千年來人類有幸擁有了一批偉大的經(jīng)典文史作品,這是我們共同的神燈和花園,我們將世世代代守護著它們,使這縷書香薪火相傳、延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