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15日,民主戰(zhàn)士、著名學者聞一多在昆明發(fā)表《最后一次講演》,怒斥當權者,痛責反動派,國人無不拍手稱快。孰料,聞先生當晚即遭毒手,被國民黨特務用美制無聲手槍暗殺。消息傳開,舉世為之震驚。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即致唁電云:“驚悉一多先生遇害,至深哀悼。先生為民主而奮斗,不屈不撓,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國志士,必將繼先生遺志,再接再厲,務使民主事業(yè)克底于成,特致電唁?!?/p>
其時,版畫家夏子頤正在上海美術??茖W校學習。他為中共地下黨學生運動負責人之一。聞一多先生的遇難,激起了他滿腔的悲憤。于是,他夤夜揮刀,趕刻了一幅《聞一多木刻像》,立即寄給了當時主編《中學生》雜志的葉圣陶先生。葉老過目后,倍加贊美,并不顧白色恐怖的重壓,決定在《中學生》雜志上首先發(fā)表這幅木刻,同時,又刊發(fā)了美術評論家平野撰寫的《評子頤的聞師刻像》一文。文章說——
“整個畫面以白描筆觸組成,沒有一般刻人像者所慣用的籬笆式的排線的襯陰。這種排線作風,是摹仿歐化的遺毒。而作者卻純以中國風味的線條,充分把握對象的質(zhì)量感,以簡練的線條,正確地找住臉部肌肉解剖。這正是融化中西技法的最高成功。因此畫面的感覺是明朗、堅實、淳樸,帶著濃厚的東方藝術的氣魄和韻味,這一點是目下一般木刻作品所難做到的,尤其值得重視?!詮奈业难酃饪磥恚@是子頤的一幅杰作,也可說是近年來木刻界的一幅杰作”。
此后不久,夏子頤便于1948年進入浙南游擊區(qū),投身于解放戰(zhàn)爭的革命洪流。建國以后,他在中共溫州地委文藝科任職,1950年調(diào)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現(xiàn)為浙江美術學院)任教。他的杰作《聞一多木刻像》,數(shù)十年來不斷為國內(nèi)外各種報刊轉載,為多種大型畫集選入,為中國美術館、日本神奈川現(xiàn)代繪畫館、英國皇家學會等收藏。這幅作品成了夏子頤藝術生涯的一塊豐碑,夏子頤亦因此而名揚四海,飲譽中外。
然而,夏子頤個人的命運,似乎遠不及他的《聞一多木刻像》那樣好。反右風波,他罹難其中;“文革”十年,亦不能幸免。更為可惜的是,他先前保存的木刻原版均蕩然無存。粉碎“四人幫”后,夏子頤的錯案得到徹底糾正,他這才有暇翻檢劫余存書。令人欣慰的是,他竟偶然發(fā)現(xiàn)在一本舊畫冊中夾有一塊木刻原版,仔細一看,正是《聞一多木刻像》!他喜出望外。
1980年,夏子頤決定重拓舊作,分贈師友留念。那時,葉圣陶老人尚健在,夏子頤便立即寄贈一幅。葉老收到后立即復函,并吟成《浣溪沙》一首回贈,信中說:
子頤先生大鑒:
接誦大禮,喜不可支。重拓尊作,當寶藏之。勉作浣溪沙一首,詞既平常,書亦拙劣,聊博一笑而已。年來目力大衰退,作書全憑舊習慣,筆畫錯亂,行款不整,經(jīng)常難免,亦無可奈何也。匆此奉復,敬請
暑安
葉圣陶
七月二十五日
葉老所作《浣溪沙》詞如下:
我與聞公未獲親,
卻知此刻定傳真,
騷心詩思鎮(zhèn)凝神。
三十余年推杰作,
一箋重拓遠貽珍,
高情永記圣湖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