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裝 棄蠶從戎
歐陽麗文,原籍廣東順德江尾人,生于1891年,有兄弟三人、姐妹四人,以采桑養(yǎng)蠶為生。歐陽麗文出落得眉清目秀,身材高挑,自小聰穎好學,對腐朽沒落的清廷統(tǒng)治甚為不滿。她15歲時,便借到廣州和香港探親為名參加夜校學習,參與革命宣傳。因深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滿懷救國救民的革命熱情,17歲時毅然女扮男裝,棄蠶從戎,離家投身到孫中山先生屬下的著名將領黃明堂部下當上一名近身侍衛(wèi),化名歐陽文。
在黃明堂的指點及自己的苦練下,歐陽文不但善于騎術(shù),還能手持雙槍,而且槍法極準。每逢戰(zhàn)斗,黃明堂身為統(tǒng)帥,身先士卒,歐陽文亦沖鋒在前,奮不顧身,英勇拼搏,不離左右,而屢立戰(zhàn)功。但終因是女子喬裝,在行軍打仗中天長日久,難免露出女兒破綻。閃閃躲躲的行藏舉止引起了一位老勤務兵的注意,而將他的懷疑告訴黃明堂,黃明堂聽后半信半疑,細想歐陽文在戰(zhàn)場上冒著漫天戰(zhàn)火,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全無懼色,有勇有謀不亞于男兒漢,但她日常的勤務工作都十分細心周到,確又是所有近身男侍衛(wèi)都遠遠不及的。黃明堂遂對歐陽文細加盤問起來,歐陽文自知行藏不慎,已被人看出,無法再隱瞞下去,只好直陳來歷,剖白自己痛恨滿清腐朽辱國的統(tǒng)治,一心追隨孫中山革命救國的志向。使黃明堂感動得潸然淚下,仰天慨嘆:“正是棄蠶從戎夸巾幗,浴血奮戰(zhàn)愧兒男啊!”當即請示孫中山,要求對她給予嘉獎。孫中山很欽佩這位有膽有略的愛國女士,便親自叫楊萬夫及何奕文(女)介紹歐陽麗文加入了同盟會,仍輔助黃明堂工作,并開始由她招募女兵。歐陽麗文、黃明堂兩人共同經(jīng)歷了江門起義和攻打廣州清軍等一段難忘的戰(zhàn)斗歷程,互相仰慕。在孫中山倡導新思想、新觀念的影響下,1911年秋,由何奕文作介紹人,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婚禮,歐陽麗文與黃明堂終于結(jié)為志同道合的夫妻。廖仲愷、何香凝等革命同志也參加了他倆的婚禮儀式。
智運彈藥“失足”落水
武昌起義前夕,為壯大革命軍事力量,歐陽麗文從香港把槍枝彈藥偷運回江門,沿途幾個關(guān)卡她都機智巧妙地通過了,眼看貨船將要安全抵埠了,大家正暗暗額手相慶,突然,從斜刺里冒出幾個敵兵,為首的頭目虎視眈眈地盯著此船,似乎嗅出了什么,正欲喝令查船,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驀地從船艙里走出一位端莊秀雅、雍容華貴的女子,她旁若無人地一邊走一邊嚷著:“這么美的景色,為什么不讓我出來看看?”船艙里傳出了連聲的呼叫:“小姐小心!”話音未落,只聽“哎呀!”一聲,原來“小姐”只顧看著遠方絢麗的彩霞,卻一腳踏空失足掉下水去了!一時間,水里、岸上忙著救人,亂成一團,待將“小姐”救了上來,人人都爭著領賞,說是見者有份,敵兵早將查船之事拋諸腦后了?!笆ё恪甭渌臍W陽麗文又一次機智地“舍身”救回了一船槍枝彈藥。孫中山為嘉獎其功,委任她為第一警備司令。
陣上分娩 不下火線
1923年4月21日孫中山大總統(tǒng)為勉勵中堅將領殺敵立功,親筆題詞贈予黃明堂、歐陽麗文,還親寫手令撥發(fā)軍費嘉獎犒賞,使他們及部下士氣大增,斗志昂揚。沒過多久,桂系軍閥在北洋軍閥政府唆使下進犯廣東,歐陽麗文與黃明堂奉令固守廉靈,成為抵御敵人的南路屏障,敵人把他倆的部隊視如眼中釘,非除不快,故紛紛調(diào)集各路兵馬,頻頻發(fā)起圍攻。歐、黃孤軍作戰(zhàn),危機四伏。此役,身懷六甲的歐陽麗文在與敵軍對陣中,腹中胎兒躁動,陣陣作痛,她剛避開敵人轉(zhuǎn)身下馬,排行第八的孩子(取名黃秀華,后改名黃曼峰)就在戰(zhàn)火彌漫的戰(zhàn)場上誕生了,歐陽麗文也顧不上看一眼是男是女,就將剛產(chǎn)下的嬰兒交與近身女衛(wèi)兵護理,迅即躍身上馬,揚起雙槍,帶著士兵沖破敵人層層重圍殺出一條血路,退守到羅鏡、羅平、羅定一帶,以保實力。孫中山先生對歐陽麗文、黃明堂在此役的孤軍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的英勇頑強精神大加贊賞。并委任歐陽麗文為旅長。經(jīng)過一段時間休整,他們又率領粵軍,并聯(lián)合滇、黔、贛各軍組織反攻,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戰(zhàn)斗,終于擊潰桂軍,占領廣西全境。
歐陽麗文一心為國,義無反顧,在日軍入侵廣州時,她即隨黃明堂返回欽縣大寺,招集義勇軍奮起抗日,但在半途中,黃明堂不幸槍傷復發(fā),歐陽麗文只好護送他回到大寺。此后,黃明堂便臥病不起,于1938年去世。歐陽麗文繼承先烈遺志,繼續(xù)宣傳對日抗戰(zhàn)。1973年8月24日歐陽麗文病逝于欽州,去世前她在廣西欽州縣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愛國之心不減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