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風云多變的經濟世界,是CEO的權力在退化?還是一個人難以堪當此重任?
我們需要的是擺脫帝王般絕對權力的CEO,是與董事會以新的富有活力的關系通力合作的CEO,是能為他或她的全體屬下尋找到釋放他們潛在創(chuàng)造力途徑的CEO。
編者按:世界范圍的公司治理危機,其事件的中心不約而同地指向CEO。他們或被撤換或被追究責任,不禁讓人們思考,什么樣的CEO才能在當前的經濟環(huán)境下堪當掌門人的重任?這里選編的文章,拋磚引玉,希望能給中國正在進行的公司治理變革有所啟示。
迪斯尼公司(Disney)前掌門人埃斯納爾(Michael Eisner)在與反對勢力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斗爭后終于敗下陣來,黯然隱退,為在近幾周內那份長長的“中途退場CEO”的名單上又添了一筆。在他之前,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卡麗·費奧瑞娜(CarlyFiorina)、波音(Boeing)的斯通塞弗(Harry Stonecipher)和Riggs Bank的阿布里頓(Robert Allbritton)、索尼(Sony)的出井伸之(Nobuyuki Idei)紛紛下臺,甚至就連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格林伯格(MauriceGreenberg)也不得不交出帥印。你是不是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與此同時,泰科(Tyco)前首席執(zhí)行長科茲洛夫(Dennis Kozlowski)因重大盜竊罪、證券詐騙罪和其他罪行正在接受審查,而世界通信公司前CEO埃伯斯(Bernard Ebbers)正在等待陪審團對其詐騙110億美元的案子做出裁決。另外,別忘了安然(Enron)和Adelphia掌門人的下場。
如此巨大的命運轉折也給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在當今風云多變的經濟世界里,CEO們的權力是否正在退化?近年的數(shù)起丑聞是否讓他們變得過于脆弱了?讓一個人來擔當這個職位是否有點不堪重任?將來的企業(yè),是否會將CEO之類的職位作為擺設,而由委員會實際掌管公司?
但是,我對上述所有問題的問答都是:不!美國企業(yè)的確存在著嚴重問題,而且在企業(yè)高層人士中,確實存在腐敗行為和大量的瀆職現(xiàn)象,但這些變故留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機會——或者也可說是一項使命:重新思考問題。
現(xiàn)在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不同類型的CEO:我們需要的是擺脫帝王般絕對權力的CEO,是與董事會以新的富有活力的關系通力合作的CEO,是能為他或她的全體屬下——從中層管理人員到一線員工——尋找到釋放他們潛在創(chuàng)造力途徑的CEO。
這就要求厭惡變化的管理人士轉變觀念,擺正態(tài)度?;蛟S,他們?yōu)榇诵枰艞墝C,而改與其他同事一起旅行;需要他們擺脫大量個人事務——糾纏他們的、將他們與外界隔離的事務,轉而將時間用在深入基層,向車間里的工人、柜臺后面的售貨員和辦公室隔間里的職員了解企業(yè)每個細胞的運轉情況。
新型CEO還將與董事會建立新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互動關系。這不僅意味著在制定企業(yè)戰(zhàn)略時密切合作,達成共識,還意味著CEO要接受更高水平的監(jiān)督。高層管理人士應該對在董事會出現(xiàn)意見分歧甚至挫折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坦然處之。在近來發(fā)生的多起事件中,我們看到有太多的管理人士利用順從他們的董事為自己的意愿服務,結果卻導致自己和公司陷入聳人聽聞的大麻煩。
如果理性的商業(yè)法則和公正原則能給CEO的辦公室?guī)碜兓?,或許,最為重要的是,嚴格地將CEO們的薪水、股票期權和其他與他們的“政績”直接掛鉤。我們看到過太多的表現(xiàn)最差卻享受到最高待遇的例子。這種情況必須結束。
另一個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也特別值得一提:在新世紀里,成功的CEO應該為他們的公司設立更高的道德標桿,并且親自關注其執(zhí)行情況。董事會成員自身現(xiàn)在大多都能受到嚴格的監(jiān)督。他們在與那些行為有問題的管理人士打交道的時候,容不得有任何失誤的余地。那些意識不到這一新的商業(yè)準則并做出相應調整的CEO只能自己承受失敗的下場。
雖然我在以上討論新型CEO時用了“未來”這個詞,但現(xiàn)實當中已不乏這樣的例子。寶潔公司(PG)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萊弗里(A.G. Lafley)善于群策群力、集合集體指揮的能力。他的正式頭銜是CEO,但他的實際頭銜或許應該是CC——首席教練。他將公司所有的資源集合起來,重新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團隊。
對于那些富有遠見的企業(yè)領導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就在世界經濟急速變遷之際,美國經濟仍在面對全球化的洶涌浪潮重新調整自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那種擁有絕對權力、生活在優(yōu)越的薪酬泡沫里的老式CEO已經完全過時,由此CEO的角色發(fā)生轉變也并不奇怪。
未來將屬于這樣的新型CEO:他們擺脫了權位的樊籬,給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團隊制定嚴格而公正的標準,并將激發(fā)員工釋放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視為自己的第一要務。
對于統(tǒng)帥企業(yè)的CEO而言,將企業(yè)的進步和團隊的塑造置于高于自己的位置上是否值得?
歸根結蒂,真正生死攸關的是什么?是美國企業(yè)的未來命運和世界的未來格局。這并非危言聳聽。
Robert L. Dilenschneider是企業(yè)全球戰(zhàn)略咨詢和公共關系公司Dilenschneider Group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任該公司董事長。原文載于2005年3月15日《華爾街日報》。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