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旋鼓,一種天水民間舞蹈,由男性青壯年表演,少則十幾人,多則數(shù)百人,粗獷豪放,氣勢雄渾,奔放而不乏細膩,節(jié)奏明快,長于抒情。
觀看這種獨具特色的天水民間旋鼓舞,每一次,我都會感到震撼,每一次,都會心情激蕩。就在此刻,當我在紙上寫下“天水旋鼓”這四個漢字時,那動人心魄的鼓聲即已遠遠而來,在我的手指上跳躍,在我的胸間回響。
天水旋鼓,一種美麗的舞!
旋鼓之美,美在聲響。那是一種鏗然之聲、轟然之響,雖不驚天動地,但足以驚心動魄。它甚至比雷鳴的聲音更大,因為它是民間老百姓感恩天地時的內(nèi)心雷鳴;它甚至比我們心跳的聲音還小,因為那是普通平民屏神斂息忍氣吞聲的默默心跳。旋鼓之聲,是一種生命的抑揚頓挫,它對應的正是人間光的明暗、味的苦甜、情的愛恨、風的冷暖……
每次面對旋鼓,我都會想到風,也許它本來就是因風而生的,風風火火,轟轟烈烈,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于是哪里有天水旋鼓在表演,哪里就會揚起一場金黃的旋風。
旋鼓之美,美在形姿。在無風云出塞的天空之下,在不夜月臨關(guān)的大地之上,在咚咚鼓聲之中,人們縱情舞蹈:跺其足而捶其胸兮,揮其手而揚其眉;奮其意而騁其志兮,仰望其天兮俯察其地……是風之舞,是雨之舞,是陽光之舞,是大地的招魂之舞。
好多年前三月的秦安大地灣。那時,風輕輕地吹過沉睡的麥田,麥田深處,走來一個時隱時現(xiàn)的老人。他穿著黑色的破棉襖,幾乎像是游走在時間的夢里。麥田里隱隱有幾塊陶片,不時地硌疼老人的腳底。它們在風雨里洗亮了自己的臉,在陽光下向老人閃爍自己的歷史之光,可是,老人并沒有意識到什么——即使是一個80歲的老人,要讓他理解8 000年前大地的表情,實在也有些太難。
誰都沒有想到,在街亭古戰(zhàn)場的附近,在大地灣,在歷史的碗沿上,有一隊8 000年前的古人正在手拉手跳舞。
然而,時間的嘴邊上,那一個久遠的謎,終于在1978年被一位五營鄉(xiāng)的農(nóng)民一镢頭說破了。那一天,風大驚失色。我們終于聽懂了陶片的話語,進入8 000年前的村寨,看到了團聚在大地灣F901號廳堂的舞蹈——古老而偉大的舞蹈啊,我們祖先遙遠的手語!
必須有一種舞蹈,在8 000年之后,重新活躍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必須用自己的舞蹈,來為生活在大地之灣的祖先們招魂。
天水旋鼓就是這樣一種古老的舞蹈,它從“臥則口去口去,起則盱盱”的歷史的那一頭遙遙而至,像喧鬧的夏天踩著雷的鼓點由遠而近,像伏羲的子孫們踩著巨人的腳印手舞足蹈而來。鼓聲之中,無數(shù)天水歷史文化人物的身影一一呈現(xiàn):五色彩石以補蒼天的女媧,觀象于天觀法于地一畫開天肇啟文明的伏羲,東出潼關(guān)馬蹄聲碎的秦人,橫刀立馬英雄難封的射虎飛將軍,公元759年秋風蒼髯書寫秦州雜詩的杜甫,抬棺上殿寧折不彎的隴上鐵漢安維峻,奔走呼告出沒戰(zhàn)火的鄧寶珊……鼓聲之中,他們從不同的時代走到了一起,他們緊握雙手互問安好,他們拍打著肩膀稱兄道弟,他們讓歷史發(fā)出或沉悶或激越的動人聲響。
這就是天水旋鼓,靈魂之舞!
讓我們聞鼓起舞吧!